2022臺灣服務業大評鑑- 封面故事-後疫新常態 提供全方位優質服務

新冠疫情從2019年底爆發,至今已超過兩年時間,大家對於戴口罩、入店前掃描QR code、量體溫及噴酒精等動作已習以為常,惟這一連串看似日常的動作,背後其實為服務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對於廣大服務業者而言,面對全新的後疫情時代來臨,如何發揮更完整、貼心的「新‧常態服務」,不只是拚存活,更要逆轉勝!

疫情翻轉民眾的生活習慣與消費模式,對於服務業而言,這如同狄更斯筆下雙城記的開頭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柯南國際研訓部顧問暨「臺灣服務業大評鑑」發言人鄧天星觀察,新冠疫情爆發已超過兩年時間,防疫措施變成日常化,已融入成為服務業的一部分,但也變得有點像例行公事。例如進入商店或餐廳,店員的開頭語就是「幫您量個體溫」,雖然是量體溫,卻很沒有溫度。現在大家都戴著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在這樣的情況下,服務業得想辦法思考如何開展新模式,讓口罩之下的微笑,能夠穿透口罩,讓消費者感受到。

尤其疫情下,消費者減少實體消費,改為線上購物,業者所提供的服務價值多少受到限制,在這樣的新常態生活中,遠距服務如何創造全新體驗?實體服務如何找回安全溫度?成為企業的致勝關鍵。

由於疫情的關係,讓原本生活中垂手可得的服務,發生微妙改變,未來的服務業,必須加入APP、QR code等,強化虛實整合,才能創造出360度全方位的虛實整合服務體驗,在看似常態的服務下,找到共存平衡的互動價值,以不變的服務初心,帶給顧客更安心便利的服務。

廣告

2022年評鑑結果七大觀察

由於疫情造成社交隔離及人際互動模式改變,創造全新的零售服務大環境。疫情下,實體服務受到影響,打破時間、空間場域的「遠距及全通路服務」日漸重要;但反過來,也因為遠距,消費者的體驗及感受愈來愈受到重視。根據2022年「臺灣服務業大評鑑」調查結果,我們觀察到以下七個現象。

1、線下線上服務板塊挪移:原本習慣在電影院觀影的顧客,可能開始改在串流平台看電影和追劇;原本習慣逛百貨公司或服飾店購物的顧客,可能開始改在網路下單購買,就連百貨公司本身都開發美食街外送服務。既有的服務習慣將不斷接受挑戰、產生變化。

2、品牌忠誠度受嚴峻考驗:由於新的消費習慣,顧客可能選擇全新的品牌進行嘗試而移轉其品牌忠誠,或重新思考對舊品牌的忠誠度。因為遠距的消費決策情境,更有助於顧客反覆思考,可以不斷蒐集資訊進行比對。

3、多管道服務同步互動:過去顧客會選擇當下最方便實際、最有效率,以及最能帶來安全感的服務管道。但疫情後,不同生活情境都會造成不同管道選擇的決策變動,顧客可能在網路下單後,透過電話抱怨,再到門市索取服務補償或退換購買。因此,服務業者必須在不同管道與消費者同時進行互動。

4、遠距服務成未來決勝點:不論是純自助服務或人工服務,在網站、APP、聊天軟體、網路社群和電話的遠距服務,將會在顧客服務的領域當中扮演更吃重的角色。服務業者在自助服務方面,必須更優化介面與操作,創造便利快速的服務路徑;人工服務則要提供互動溫度,並有效率地解決顧客問題。

5、單線決策歷程趨向混沌:現在的消費模式已非單一單線歷程,而是循環往復,多線跳躍。消費者可能在電話詢問的當下,正打開社群軟體徵詢意見;可能在商場瀏覽時拍照上傳時,詢問網路論壇進行產品比對或詢問口碑。

6、提升服務價值顧客才願埋單:經濟和物價衝擊下,服務要確實帶來價值,顧客才願意買單。價值不僅是限於服務或產品本身的效用,而是整個服務旅程的價值,亦即顧客和整個品牌生命周期的互動關係過程中,需要創造出價值感,營造優質體驗。

7、全管道體驗競爭新關鍵:打造全管道優質服務體驗才能適應全新競爭環境,透過360度全方位包圍並滿足顧客服務需求,才能經營顧客對服務,甚至品牌的信任感,進而強化與顧客的牽絆以形塑社群歸屬,達到穩固品牌忠誠度,推動口碑推薦與擴散裂變的效果,真正適應全新競爭環境,提升服務競爭力。

拚提供360度虛實整合體驗

疫情下,服務業的新常態,所有消費者接受服務或購買產品,要的已經不單純只是直接對價的商品,而是整體的感受,包括服務旅程的前跟後,消費者和企業全部的所有互動,都會算在裡面,這東西要讓消費者感覺到有價值,才會投入。

尤其疫情下,消費者到實體門市是要冒著風險,而且要花時間。因此,期待會特別高,消費者經常是帶著遠距線上沒辦法解決的問題到現場,同時帶著情緒,實體服務因此變得格外重要。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
明年電視面板出貨估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