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廠家搶商機!鴻海電動車聯盟MIH如何「喬」得公平?
鴻海旗下電動車聯盟MIH今(25)日宣布將獨立為財團法人,並公布組織運作模式。而已有超過1700家企業會員的MIH聯盟,執行長鄭顯聰如何主持公道,把資源、利益「喬」到令人服氣?
鴻海力拚電動車商機,2020年10月宣布成立「MIH」聯盟,希望打造開放平台,共同開發電動車軟、硬體、服務,以降低成本、縮短開發時間。
早在宣布成立時,董事長劉揚偉就揭示未來MIH聯盟將獨立,以維持聯盟的公正性。時隔八個月,MIH聯盟今日正式宣布7月將從鴻海獨立成為財團法人,並公布組織與運作方式。
MIH將登記為財團法人。董事會下轄MIH辦公室,辦公室再下轄技術委員會與諮詢委員會。預計12月改選董事會,已讓會員都有參與的機會。擷取自記者會直播
不過,儘管電動車商機跨度極廣,但聯盟旗下有超過1700家企業會員,就算細分為機構件、馬達等產業,同領域之中仍有數家、甚至數十家同類型廠家,同在MIH聯盟。
MIH聯盟去年10月成立,如今已有超過1700家會員。今日下午記者會開始時是1680家,兩個小時的記者會結束後,會員數已突破1700家。擷取自記者會直播
聯盟該如何分配研發項目與優先次序?甚至協調各廠商利益分配,也考驗執行長鄭顯聰,要怎麼靠組織運作與制度訂定,來解決這些問題,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
分區、分功能,減少自己人競爭
根據今日新公布的資料與公開資訊,MIH聯盟下轄技術委員會與諮詢委員會。技術委員會再下轄利益小組(Interest group)與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所有參與廠商,都可以在利益小組交換行業的資訊,並且使用聯盟的線上索引庫。
而會員資格,能透過貢獻技術或資金,來升級成「貢獻者會員」(Contributor member),有權參與工作小組,進入實際的研發與標準制定,並享有聯盟的服務(市場調查資訊、智財諮詢等)。
社群會員能參與利益小組運作,分享資訊。而透過貢獻資金或提供技術,便可升級為貢獻者會員,享有更多聯盟服務。擷取自記者會直播
儘管已有分級,來區別會員,但鄭顯聰今日面對提問時,仍坦承聯盟內確實存在同行業的競爭者,他指出,若有這類問題將會帶到諮詢委員會,公平、透明、中立地討論並做出建議。
不過,鄭顯聰提到,其實「每個專案在地域上、功能性上都不同」,而產品最終進入市場時,競爭的結果還是由顧客決定。
鴻海將優先採購,但保證聯盟獨立
此外,MIH聯盟目前的董事會屬過渡階段,將在今年12月重組。鄭顯聰說,「這是開放的平台,我們會確保每種聲音都被聽見」。
至於創辦聯盟的鴻海,往後在MIH又是扮演什麼角色?
董事長劉揚偉今日表示,鴻海作為創始會員,承諾之後生產的電動車,會充分運用MIH標準,以及優先採用MIH成員的零組件,也承諾往後MIH將保持開放、中立,且獨立於鴻海。
MIH聯盟執行長鄭顯聰。張智傑攝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