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謝麗秋】「預備文官團」要養成何種價值?

考應變力 國考口試擬改革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國政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日前考選部表示,為了強化能持續強化考試效能、提升文官素質,將借鏡新加坡文官體制的運作,構思「預備文官團」,主動招募具備公共服務動機與熱忱的優秀在學青年,目前尚處於研議階段,未來先採取「地方文官先鋒隊」方案,與縣市政府及大學合作以試點方式推動。

有關「預備文官團」概念據媒體報導,最早見諸於去年考選部許舒翔部長上任時表示要推動「預備文官團」,將與各大學合作,改變公職考試文化,比照軍官學校模式,讓有志從事公職的人,能及早培養。其致詞提到,將推動「預備文官團」,參考軍官學校模式,類似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ROTC)的模式,不過並非成立獨立學校,而是與各大學合作,讓有志從事公職的人,能在大學時期就及早培養,改變公職考試文化。此概念雖立意不錯,但仍有諸多面向值得探討。

新加坡高階文官養成從學生時期開始,但高誘因吸引人才

首先,新加坡高階文官稱之為行政官職,其培訓乃從年輕畢業生開始培養高階文官。倘若大學畢業者有志於進入公部門者,新加坡政府對高中畢業生提供不同獎學金制度赴國內外大學就學或各種學位進修,同時結合培訓課程,未來到不同類型政府單位任職。

新加坡高階文官大部份來自國外知名大學,這些優秀人才未來都可能是部長級人選。其回國後要在新加坡政府服務滿六年,之後也可至私人企業任職,也有可能至私人企業工作後再回政府機關。政府若沒有良好高薪誘因,則無法留住這些頂尖人才。新加坡跨國企業多,因此私人企業薪水足以與新加坡政府中階文官薪水競爭,兩者之間人才可流動。而新加坡高階公務員薪水很高,足以形成很強誘因留住人才。就台灣而言目前可提供的誘因實難以吸引這些國際型人才。

廣告

預官軍官團目的是因為基層軍官人力不足,因此才從學校培養人才,以解決人力不足問題。目前我國高普考錄取率低,高學歷比例高,因此人才來源不是問題。新加坡高階文官則不需要國家考試,而是提供學生不同學位獎學金,參與培訓計畫,畢業後即可被安排到不同部門論調受訓。

我國文官仍需經過國家考試,本質與新加坡不同

如果我國預備文官團的最終目的仍須國家考試,那便與新加坡文官取才方式有所不同。倘若我國未來這些預備文官團還是需要考試,是否需跟一般考生考試競爭?還是需要以另外類似甲特考方式進行,如果是類甲等特考,那是否又會走回老路?而如果是一般考試,上這些課程完後,考試是否會有優惠?其課程設計是否與命題方向相關?如果沒有優惠,其吸引的誘因為何?是否足以與補習班競爭?以及上這些課程是否有門檻設計,倘若有門檻,是否又是另一種考試?而其是否真正能改變公職考試文化,以杜絕補習風氣?等等問題其具體設計或許應更進一步思考與規劃。

「預備文官團」可能面臨的挑戰

再者,新加坡政府人才來源來自世界各地,欲仿效其形,但也慎防在我國政府體制與政治文化下的影響是否會造成扭曲機制的負面效應。

我國國家考試相較其他問題卻相對公平,公務員量跟質都沒問題,重點應在於事務官專業會不會被重視及被有效使用,之所以提升不了公務員績效與能力,除政務官決策能力亦應予強化外,公務人員能力若不足則應加強訓練進修才是。不過問題癥結仍在於整體公務結構與組織文化,還有政治性干預。

此外,「預備文官團」立意不錯,然而在目前社會氛圍下,還是讓人有酬庸或培養文官青年團的疑慮。其實問題還是要回歸主政者究竟是將公務員視為人才還是奴才,如果是奴才,再多制度,仍然掩飾不了此種這樣的動機,要辨別人才不是憑顏色或交情,而是績效,在目前政治氛圍下,還是有不少疑慮,反而是愈公平機制愈能減少紛爭。這些「預備文官團」在學生時期會不會有政黨色彩價值的養成,成為酬庸一部份,也或許是未來應避免的問題。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習近平拘捕黎智英的一石三鳥之計
外賓訪團連發 台灣真能承受境外移入風險?
見證屢創台灣民主奇蹟的偉大高雄人
對美「超前部署」:中共「戰略退卻」
時代力量會變成另一個台聯嗎?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