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先指標有貓膩嗎?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元月景氣報告日前公布,燈號是主角,很少人注意到領先指標已出現奇妙的變化,何以說是奇妙?因為前一個月還連跌13個月,這個月搖身一變,居然變為連續三個月上揚,像是黑夜忽然亮出曙光。

連跌13個月忽然止跌,不但止跌,還讓前兩個月(11月~12月)轉跌為升,這是不是很奇妙?由於政府的統計常被質疑,一看到連跌變連升,自然而然會認為有貓膩。

事實上,應該沒有貓膩才是,這樣的例子過去也有,回溯修正後,有轉跌為升的,也有由升變跌的,2017年1月領先指標連續11個月上揚,次月變成連跌二個月,2019年7月領先指標連續七個月上揚,次月同樣變成連跌二個月,可見其中並無貓膩,要真有貓膩,儘可讓這個上揚的走勢延長,何必讓晴空多添幾片烏雲?

那麼,何以會有這種變化?原因在於領先指標的編製,運用了平滑化的概念,統計上的平滑化有兩個目的,一是避免數據異常的跳動,干擾了對實況的判斷,一是用以觀察長期趨勢。

平滑化最簡單的作法就是以本月資料加上前兩個月的資料加以平均,此即三個月的移動平均(moving average),而如今國發會所編的領先指標,除了循此一平滑化思惟,更將當月的變化分享到前幾個月,假設統計結果當月上升1.3個百分點,經模型運算會讓當月只漲0.7個百分點,其餘0.6個百分點會分享到前幾個月,例如前一個月分享0.3個百分點,前兩個月分享0.2個百分點…,如此每月一筆新資料進來,都會回溯修正數個月,而一回溯修正,就可能出現連跌變連升,當然也可能連升變連跌。

廣告

從過去四個月的領先指標回溯修正會發現,原本去年10月跌了0.97%,經多次回溯修正,如今10月只小跌0.11%,景氣下滑趨勢逐漸收歛,但這只是元月資料的觀點,不代表景氣已邁入康莊大道,一旦來日數據轉差,趨勢仍會轉彎,烏雲並未散盡。

平滑化是為了消除雜訊,並觀察長期趨勢,難道統計資料真有雜訊?確實有,一般說來,統計資料會受到長期趨勢、循環變動、季節因素及隨機變動等四項因素的影響,這四項到底哪一項干擾的厲害,有時難以明辨,移動平均可以適度緩和隨機變動的干擾,以反映景氣的波動。

再舉個例子,主計總處今年編算消費者物價(CPI)的基期年適逢2021年,不幸的是這一年適逢疫情,人們的消費行為深受疫情干擾,若以這一年的消費結構為權重來編CPI,並不恰當,統計部門遂以三年平均(2019~2021)來消除疫情的干擾,讓食、衣、住、行、育、樂的權重能以準確的反映消費趨勢,如此編出來的通膨率,才有意義。

平滑化是重要的統計工具,它可以排除異常的情況,觀察長期趨勢,不過,由於平滑化融入了前期的訊息,或者將當期的變化分享給前期,統計敏感度自然會降低一些,因此在運用平滑化時,仍需審慎一些才好。

小檔案■2022年10月景氣領先指標大跌0.97%,當11月數據進來,10月回溯修正為-0.81%,迨12月資料進來,10月二度回溯修正為-0.59%,到2023年元月資料進來,10月三度回溯修正後,只小跌0.11%。

小檔案■2023年1月景氣綜合判斷分數降至11分,為近14年新低,也就是金融海嘯以來最低,景氣亮出連續三個月的藍燈,同時指標大跌2.57%,已連跌12個月,領先指標止跌回升0.85%,經回溯修正,連11月、12月也回升。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廣達擴產 加碼美國投資
央行下指導棋 鍘養地建商
投信拚作帳 五檔最愛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