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零件》聯茂4月20日受邀線上法說
【時報-台北電】聯茂(6213)4月20日10時10分受邀參加寬量國際與臺灣證券交易所共同主辦的第13屆Taiwan CEO Week線上投資論壇,就公司已公布之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做說明。(編輯:邱致馨)
【時報-台北電】聯茂(6213)4月20日10時10分受邀參加寬量國際與臺灣證券交易所共同主辦的第13屆Taiwan CEO Week線上投資論壇,就公司已公布之經營績效等相關資訊做說明。(編輯:邱致馨)
[周刊王CTWANT] 原PO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工作了2個月,前幾天被辭退了,前主管給的理由竟然是『因為我都準時上下班,中午準時吃飯』。前主管說新人就是要表現給別人看,如果8點前到,電腦就要開起來開始做事,甚至『裝忙』,中午也是打鐘後應該還是要再多做一下子,跟其他同事一起去餐廳...
[周刊王CTWANT] 各面板廠出貨方面,部分廠商面臨到LCD需求衰退的問題。京東方(BOE)已穩居全球智慧手機面板出貨龍頭,今年出貨量約5.6億片,受LCD衰退影響,明年預估約5.2億片,年減7.2%;三星顯示器(SDC)出貨排第二,受剛性AMOLED面板市場萎縮影響,今年出貨量約3.5億片,但有蘋果與自家...
[周刊王CTWANT] 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針對剛上市的iPhone 15系列手機過熱問題,蘋果官方終於回應,表示一開始的過熱問題主要是手機「備份還原」所致,因為背景程式活動明顯增加,對處理器是個負擔,所以手機會明顯發燙。除此之外,蘋果也解釋,部份第三方APP在近期的更新導致iOS系統過載...
(中央社台北1日電)中國北京、濟南等多地近期陸續有國資平台出售價值人民幣上億甚至數十億元房產,不少網友對此表示困惑,猜測國企是否缺錢才大量拋售房產;另專家預計這將增大房市壓力。
[Newtalk新聞] 便民服務再升級 ! 內政部長林右昌今 ( 1 ) 日表示,為落實政府數位化服務轉型,以及簡化申辦地政業務需檢附的文件,即日起,民眾申報遺產稅或贈與稅後,向地政事務所申辦不動產繼承或贈與登記時,不用再檢附紙本遺產稅或贈與稅相關證明書,地政事務所可直接線上查驗,提供民眾更便利的服務。 林右昌說明,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民眾必須先申報遺產稅或贈與稅,並經國稅局核發繳清、免稅或不計入總額等證明書後,才能向地政事務所申請不動產繼承或贈與登記。 為提供簡政便民服務,自 10 月 1 日起,申辦不動產繼承或贈與登記時,民眾只要提供國稅局核發前述證明書右上方的「案號」,地政事務所即可透過內部系統線上查驗證明書電子檔等資料,以替代原本應檢附的紙本文件。 內政部近年持續與財政部合作,建置地政機關與稅捐機關間網路連線,去 ( 2022 ) 年 7 月已經推行土地增值稅、契稅等完稅文件的線上查驗,即日起,再擴大至遺產稅、贈與稅,歡迎民眾多加利用,相關資訊可向當地地政或稅捐、國稅機關洽詢。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許家印遭捕意味中國房產垮台?專家分析:影響層面更廣發錢了!2萬30
[周刊王CTWANT] 9月台灣PMI 若仍處於緊縮區間,將出現連續7個月緊縮,若扣除今年2月因工作天數短、較前月短暫大幅回升51.4,自去年7月迄今已連續14 個月皆居於緊縮區間,為台灣採購經理人指數2012年創編以來最長的緊縮期,更甚於2015年、2016年間的科技產業景氣下滑期間,當時曾出現2015年4...
【時報-台北電】深圳證券交易所9月30日對大陸電池隔膜龍頭雲南恩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發出關注函,要求該公司解釋高溢價收購子公司少數股權的相關情況。 澎湃新聞報導,在關注函中,深交所要求恩捷股份解釋,公司擬以現金人民幣(下同)約26.13億元收購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少數股權的相關情況,尤其要求說明高溢價收購是否損害損害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情形。 此前恩捷股份在28日晚公告,擬以現金約26.13億元從關聯方Yan Ma女士、Alex Cheng先生處收購上海恩捷4.78%的股權。交易完成後,上海恩捷將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上述兩人均在過去12個月內曾擔任恩捷股份董事,並在今年7月19日提出辭職。 恩捷股份自8月上旬以來股價直落,從每股約100元截至28日收盤約60元的價位。(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楊日興)
[NOWnews今日新聞]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第五屆第一次董事會,於日前遴選評議委員羅俊瑋接任評議中心主任委員兼總經理乙職,並於民國今(1)日正式上任。評議中心說明,新任主任委員兼總經理羅俊瑋是國...
[FTNN新聞網]記者游俊彥/綜合報導蘋果新機iPhone15自開賣以來一直飽受過熱問題所苦,而據科技網站《TheVerg》報導,蘋果在昨(30)日證實,iOS17確實存在漏洞...
【時報-台北電】臺企銀(2834)發揮中小企業專業銀行專長,加速推動銀行獲利雙翅膀,累計前八月稅前盈餘為90.98億元、稅後純益76.8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96元,表現皆創下歷年同期新高。8月底逾放比0.18%,呆帳覆蓋率726.23%,資產品質改善顯著,延續獲利成長力道。 法人上周進出,外資賣超10,020張、投信買超37張、自營商賣超860張,後續觀察法人的進出情形。臺企銀技術線型,現在位於周線、月線、季線下,由於臺企銀獲利亮眼,有機會上攻,臺企銀9月28日收在13.2元,整周股價持平。(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
【時報-台北電】中指研究院9月30日數據指出,在今年9月大陸百大房企單月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大降24.1%,但較8月份增長24.8%。8月底以來陸續有房市政策推出,提振市場信心。 數據顯示,大陸TOP 100房企9月單月銷售額年降24.1%,月增長24.8%。8月底多部委實施房市措施,隨後一二線城市加入放鬆限購限貸政策行列,近期各地政策出台頻次有所加快,政策支持力度增強,提振了市場信心。 在今年前9個月,大陸百大房企銷售總額約人民幣4.85兆元,年下降10.3%,降幅相比前8個月擴大1.7個百分點。 中指研究院指出,預計未來在核心城市市場活躍度提升以及去年低基數效應顯現背景下,第四季大陸商品房銷售面積年降幅將有所收窄。(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楊日興)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1日電)台股9月累計下挫280.77點,月跌幅1.69%,外資調節新台幣1659.86億元。台股9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儘管收漲,守住16300點,但市場觀望中秋節後是否會變盤,波動是否變大。
【時報-台北電】中國9月財新製造業PMI為50.6,預期51.2,前值51。服務業PMI為50.2,預期52,前值51.8。綜合PMI為50.9,前值51.7。三大數據都穩在50以上擴張區間。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吉吉)表示,9月製造業景氣度持續維持緩慢恢復態勢。供需雙雙擴張,物價指數上漲,採購量和原物料庫存穩定增加,不過外需疲軟,就業承壓,創業家樂觀情緒也降至低點。 王(吉吉)指出,過去幾月政策密集出台,宏觀經濟呈現企穩跡象,不過修復基礎仍不穩固,大陸國內需求依然不足,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就業市場壓力仍偏大。下一階段,前期各項穩經濟政策落地見效情形應為重點,穩就業、增收入等關鍵環節或需進一步加力。(編輯:張嘉倚)
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證券,近期發布最新的亞太投資策略報告,提到台股充斥利空因素,包括中小型AI股趨於疲軟,外資續賣等,因此將台股評級從「中立」降到「劣於大盤」,成為今年第一間降評台股的外資,不過卻有不少網友吐槽,說野村證券的報告出了名地不準,笑稱要把它當成反彈訊號。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日電)曾是亞洲最大綠電貸款案的允能離岸風場,靠著3度財務重整順利化解財務危機,目前已有30座風機併聯發電,業界分析,允能得以起死回生,關鍵在於政府出手相助,讓外資股東重拾信心,銀行同意增貸,堪稱是「教科書等級」危機總動員案例。
【時報-台北電】網通設備大廠合勤控(3704)前波股價受到公司預期第三季營收及獲利可能較第二季下滑衝擊,股價出現一波修正,近期股價在月線上下震盪整理,9月28日股價上漲3.31%,收在50元,由於下檔仍有半年線支撐,後市應有機會在月線位置形成底部,技術面上,目前日KD都處於極低檔區,K值來到約20.33,後市若能放量重新站回月線,股價短中線有機會拉出反彈波。 雖然今年前三季營運面臨衰退壓力,但該公司認為,市況緩步回升下,下游的庫存有機會在第四季調整完畢,屆時單季營運將回升。(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張瑞益)
【時報-台北電】新光金控(2888)8月自結單月稅後虧損3.44億元,今年前八月累計虧損擴大到9.88億元,主要來自子公司新光人壽單月虧損8.98億元所致,新壽上半年累虧破百億元,前八月稅後虧損縮小到76.48億元,顯示下半年開始好轉。第二大獲利貢獻度來自新光銀行8月稅後純益5.47億元、累計前八月稅後純益達47.65億元,較去年成長1.12%。 新光金9月28日收在9.27元,成交量達22,644張、成交金額達2.1億元,上周三大法人合計賣超7,594張,其中,外資賣超5,435張、投信賣超73張、自營商賣超2,085張。(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戴瑞瑤)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日電)海龍風場日前宣布簽署新台幣1180億元融資協議,為離岸風電市場打下一劑強心針。業界認為,解決融資瓶頸,根本原因還是改善投資環境,包含購售電價格提高、國產化增彈性、行政程序放寬以及政府協助取締「假環保真蟑螂」不肖人士等。
[周刊王CTWANT] 每年空汙季,台電承諾興達4部燃煤機停止運轉2部,台中火力電廠(中火)配合3部,總計5部暫停發電降排。但興達燃煤1號許可證9月底到期,因台電原承諾2部不變,如此會有3部機組無法運轉,加上中火,這次秋冬暫停機組將拉升到6部,再少55萬瓩。然而依據台電未來電力供需預測,10...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台灣IC設計新創公司「台灣奈微光」開發出全球第一顆「中遠紅外光矽光子晶片」,突破技術,被稱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連國發基金都投資上千萬,不過卻被踢爆,董事長張坤昱涉嫌將關鍵技術轉給中國,形同賣台,有公司股東澄清,智慧財產權都在台灣,是部分董事為了爭奪經營權,才引發爭議。國發會也趕緊發聲明,要求公司盡快對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