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加持 台塑、南亞營運帶勁

台塑(1301)、南亞(1303)半導體、電子材料加碼投資計畫陸續完工,2022年營運得到「電」力加持。台塑持股50%台塑大金電子級氫氟酸三期擴建工程,1月投料試車;台塑德山(持股50%)電子級異丙醇(IPA)新建工程預計3月投料試車,擴大搶進半導體商機。搭配2022年中完成台灣PP廠去瓶頸工,年底完成大陸寧波廠丙烷脫氫(PDH)廠、EVA廠去瓶頸工程,營運動能將持穩推進。

南亞錦興廠去瓶頸及自動化改善後,2021年產能可望再提升11%,2023年樹林廠第一期新擴建完成後,合併新增產能較2020年增加39.3%。大陸惠州玻纖布與銅箔基板也將在今年完工投產,兩項目年產值貢獻約近達億元水準。

台塑2022年將完成12.7億美元投資計畫,其中,台灣林園1萬噸PP廠去瓶頸工程預估6月完成;高雄洲際二期石化專區開發(增設12座貯槽及1座鹽倉)預估10月起陸續完工;仁武醫材中心12月起陸續完工。涉及大陸丙烯一貫及太陽能布局的寧波年產60萬噸丙烷脫氫(PDH)廠新建工程、2.8萬噸EVA廠去瓶頸工程,均預估12月完工。

此外,台塑勝高(持股29.06%)12吋矽晶圓二廠擴建工程,預估2023年12月完成;持股22.66%的台塑美國德州25萬噸PP-3擴建工程,預估2024年3月完成,有助長期投資收益能量。

南亞因網通需求、5G、AI、新能源車等新應用增加,新港銅箔四廠、昆山ABF均進行產能擴充;其中,ABF缺貨缺得厲害,產能都被客戶包走。

南亞董事長吳嘉昭指出,以2020年為基準,ABF月產能約三千萬顆,昆山廠2021第一季投產,年增12%產能;錦興廠租借廠房導入自動化生產,2022年產能可再提升11%;樹林廠2023年完成第一期擴建,產能約增加21%,上述三大投資,合併產能將增加約五成,2023年總產能將較去年增加約三分之二。

南亞兩岸銅箔是支應4G、5G用銅箔基板,而新能源車出現,須搭配鋰電池,投資80億元興建嘉義銅箔四廠,2021年12月達1,500噸全能生產;2022全年運作貢獻。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眾控AR HUD 進攻電動車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
大啖低軌衛星通訊元件訂單 昇達科11月每股賺0.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