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權息》南染6月23日除息
【時報-台北電】南染 (1410) 擬發放現金股利6300萬元,每股發放1元。除息交易日為6月23日,最後過戶日6月24日,停止過戶期間為6月25日至6月29日,除息基準日6月29日,7月17日發放現金股利。(編輯整理:張朝欽)
台積電近期頻頻創新高,昨(15日)甚至開出625元高價;有人妻上網無奈發文,先生居然把買房子的錢梭哈買5張台積電,存款僅剩13萬。針對資金、人氣全往台積電擠的現象,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示警,氣勢如虹的台股,短線可能要休息一下了。一名人妻日前在《靠北婚姻2.0》發文表...
【時報-台北電】三星最新旗艦手機S21將於2021年1月底在全球開賣,本次三星確認不隨盒裝附贈充電插頭及有線耳機。法人看好,將有望進一步推動快充插頭及真無線藍牙耳機(TWS)市場成長,IC設計廠偉詮電(2436)、通嘉(3588)及鈺太(6679)等IC設計廠後續接單可望持續成長。 三星近日正式發表最新款旗艦智慧手機S21,並確認本次盒裝不附贈充電插頭及有線耳機,跟上蘋果腳步,同時也可望讓周邊零配件市場掀起新商機。法人指出,由於蘋果、三星及小米等品牌大廠相繼取消充電插頭隨盒附贈,因此看好後續OPPO、Vivo等品牌廠有望跟進,將可望帶動快充插頭及TWS等周邊市場規模增加。 其中,快充插頭市場部分,偉詮電、通嘉及天鈺(4961)等IC設計廠都已切入,並打入OEM/ODM市場,拿下中國、韓國及歐美等客戶大單,成功推動2020年業績創下新高紀錄。 法人指出,偉詮電在USB-PD市場已經順利打進美系及陸系等智慧手機品牌客戶供應鏈,加上筆電及遊戲機也開始導入USB-PD快充功能,使偉詮電2020年USB-PD出貨量順利突破1億套,2021年出貨將有望再度大幅成長。 至於通嘉則受惠於USB-PD快充趨勢,帶動2020年全年合併營收年成長38%至14.4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表現。法人看好,通嘉目前已經獲得中國周邊配件廠大筆訂單,隨著USB-PD滲透率不斷提升,通嘉後續接單量將逐步看增。 另外在TWS市場部分,在蘋果、三星取消附贈有線耳機效應下,將可望讓使用更加便利的TWS市場需求再度成長。法人指出,鈺太受惠這波趨勢,2021年微機電(MEMS)麥克風出貨力道將可望更加強勁。(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 蘇嘉維/台北報導)
新台幣2020年以來升勢強勁,進入2021年之後,盤中更直接衝破28元大關,近日又傳出有出口商疑借美元拋匯炒匯賺價差,迫使央行15日一口氣找來20家大型出口商「喝咖啡」,道德勸說「同舟共濟,穩定匯率大家一起來」。央行證實,的確有找來大型出口商聊聊,基於新台幣匯率的穩定...
鴻海(2317)積極搶攻電動車、Apple Car大單,近日激勵股價一飛沖天,週四(14日)更創下2017年9月來新高價位117元。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分析,鴻海股價飆漲主因三要素,1、電動車題材發酵;2、基本面業績回升;3、股價表現落後經整理轉強。
內政部昨發布最新都市地價指數,去年4到9月全國都市地價總指數為101.95,較上期上升1.04%,較2019年同期上升1.21%。內政部表示,仍屬穩定微幅上升狀態。各直轄市、縣巿中除連江縣下跌0.09%之外,台北市上升1.54%最多,其次為嘉義市上升1.35%、新北市上升1.30%及台南市上升1.09%。
【時報-台北電】目前5G通訊、AI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HPC)、雲端等應用持續成長,半導體、晶片大廠亦不斷推出新產品競爭,法人指出,2021上半年載板產業稼動率仍維持在高檔滿載,包括欣興(3037)、南電(8046)、景碩(3189)將持續在這一大波缺貨潮中受惠。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僅客戶端在搶載板產能,載板廠為加緊擴充產出,也在積極搶設備。業內人士指出,像設備廠、鑽針耗材等周邊,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就陸續感受到需求提高,大家都在搶機器,設備交期越拉越長,現在下單最快也要排到九月才能交貨,需求不減、產能有限,不排除漲價效應將開始慢慢延伸到設備廠上。 由於供應鏈不順、晶片產出有限,導致許多新品難以放量,以PCB載板來看,受限於全球能生產載板的家數少,市場產能始終供不應求,加上疫情、爆管、火災等各種狀況干擾,整體供需只有緊上加緊,因此業者增產或客戶加價搶產能頻傳,近期甚至傳出美系品牌大廠高層也親自加入催料行列,供給吃緊程度可見一斑。 欣興表示,目前看上半年的載板能見度明朗,稼動率也維持在很高的水準,產能方面,龜山、楊梅去年開始都有新建廠房,新豐今年會以去瓶頸方式增加產能。另外,去年底火災所影響的產線,昆山廠的PCB已經取得復工許可,S1廠的CSP規劃是第四季進駐設備,2022第二季開出產能,目前復原計畫都如期進行中,加上其他廠產能調配分攤,反應在營收上可以看到逐漸回穩。 法人指出,因為擴一條ABF產線金額大、風險也大,業者大多更傾向與客戶共同合作開專線,且載板產能開出時間較長,今年雖然會增加一些產能,但更大規模的擴充會是在之後,因此預期在有足夠產能開出前、或是有業者開出大量產能之前,載板產能都是供不應求,只要各家稼動率都是居高不下,漲價都是必然趨勢。 南電方面,忍過前幾年的調整陣痛期後,2020全年在載板維持高需求的狀況下,繳出營收385.1億元、年增23.8%、歷年次高的亮眼成績,股價跟著業績水漲船高,自年初4日第一天開盤以來,股價就穩定站在200元之上的水準。 南電表示,高頻高速網路、高效能運算的需求仍是強勁,載板產能供需不平衡也都在,包括ABF、BT需求都很強,新產能預計第一季配合客戶開出,目前ABF能見度可看至下半年,BT則已下單到第二季。(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王賜麟/台北報導)
澳洲與中國陷入緊張關係,貿易戰也急遽升溫,日前中國祭出邊境檢疫手段,刻意阻擋澳洲龍蝦進口,導致澳洲國內龍蝦大量供過於求,價格一路崩跌,澳洲人掀起報復性消費潮,還有超市祭出限購令,而台灣也受惠貿易戰,事隔多年後再度進口澳洲龍蝦,每隻價格比過去至少便宜近500元。 肥美龍蝦捕撈上岸,過去大陸靠著大量採購,幾乎壟斷澳洲龍蝦市場,如今中澳貿易戰急遽升溫,戰火也燒到澳洲龍蝦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中國海關依法對進口海產品,在進口口岸實施檢驗檢疫,合格後放行,希望澳方多做有利中澳互信與合作,符合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精神的事。」,澳洲農業部長李特普魯德表示,「澳洲龍蝦延誤進口進中國後,停留兩到三天,基本上就不能食用了。」 中國祭出「邊境檢疫」作為報復性手段,澳洲龍蝦過去每年出口金額,高達5億美元,超過9成4全部輸往中國,如今出口卡關,罕見出現供過於求景象,價格一路崩跌,過去採購價每公斤30到40澳元,折合台幣600到800塊左右,現在每公斤剩20澳元,等於台幣500有找,掀起搶購潮。 澳洲超市祭出限購令,每人最多買4隻,甚至有超市業者統計,今年採購量是去年29倍,不只澳洲人展開報復性消費,台灣跟著漁翁得利,活跳跳澳洲龍蝦,事隔多年,總算再度出現在台灣市場,以這一隻500到600克計算,過去直逼2000元,現在不到1500元就能入手。 水產業者林君宇說,「以往年來算的話,我們平均一隻算下來,會便宜大概500到800元不等,客人一來也有指定說,我就是要吃澳洲龍蝦。」,火鍋涮熟就能入口,Q彈口感深得老饕的心,中澳大戰意外讓台灣消費者,能用便宜價格一飽口福。 (民視新聞/徐紹芸、黃啟豪 台北報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台積電飆625元賣壓出籠 台股交易量爆4331億元北部飯店衝業績! 折扣配補助每人千元有找星光旺宅?「亞洲歌唱天王」林俊傑一住、鄰居秒出脫!賺了970萬
【時報-台北電】美國財報季15日鳴槍起跑,由金融股率先打頭陣,後續蘋果、特斯拉、英特爾等重量級公司也將在月底前陸續揭曉成績單,鼓舞仁寶(2324)、志超(8213)等15檔具營運成長、法人買超、基期偏低等條件的台廠概念股蓄勢待發。 美國政治風險逐步消退,美國總統川普允諾將在20日有序交接權力,也讓市場目光轉回基本面與企業獲利身上,儘管美國勞工部公布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意外回升,但對於美股本月陸續公布財報與財測的企業而言,法人圈仍給予正面看法,尤其電子產業在5G等新應用的帶領下,整體獲利成長空間不容小覷。 今年美股科技股財報將由英特爾與IBM於21日打響號角,緊接著蘋果、超微及特斯拉也將依序登場,法人焦點放在對於今年度的財測上面,除英特爾與超微搶先在美國消費者大展(CES)發表新品外,蘋果法說則重在首款5G手機iPhone 12的出貨表現、上半年庫存狀況、新品及AppleCar進度等;至於近期因Apple car帶起的電動車旋風,也讓特斯拉2021年交車目標備受矚目。 篩選去年營收成長、法人今年以來買超逾千張,且股價淨值比低於大盤的2.31倍之台廠供應鏈個股,包含仁寶、志超、華碩、宏碁、達方、GIS-KY、景碩、京元電子、臻鼎-KY、頎邦、力成、順達、健鼎、技嘉及日月光投控等15檔,後續皆有望伴隨美系客戶法說與財測釋出利多展望,股價出現補漲行情。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台積電14日大幅調高資本支出外,公司也表示在2025年前營運將每年再創巔峰,預期未來整體半導體產業深具發展空間,加上今年大環境都比去年要好,無論GDP、就業數字、整體經貿環境、國際政經情勢和疫情的控制等,台股漲勢不會停歇,投資人僅須維持「大跌大買、小跌小買、不跌照買」的投資心法即可。 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同樣認為,獲利的增長意謂淨值的提升,以2000年大盤的股價淨值比三倍預測,指數仍有機會站穩萬六大關。(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柯宗沅/台北報導)
以特殊鸚鵡螺造型成為大直新地標的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耗費4年多、20億元建造,成為飯店界熱議話題,但經營者永紅集團董事長楊秀光其實鮮少受訪。
視訊會議平台 Zoom (ZM-US) 自去年 10 月中旬以來,股價下跌了約 35%,係因投資者質疑,一旦經濟重啟且至少一些企業員工重返辦公室,Zoom 的成長率還剩下多少。然而,這拋售是否過頭?
【時報-台北電】陸港兩地上市的大陸知名國有車企: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汽集團)15日盤中傳出,其石墨烯電池已進入實車量產測試階段,並將於本月底發表有關石墨烯電池技術的詳細資訊。在此消息激勵下,廣汽集團A、H股當日尾盤急拉飆漲。 電動汽車是當前全球資本市場的寵兒,相關概念如汽車電池也因此成為投資人關注重點。15日廣汽集團A股盤中窄幅震盪,利多消息傳出後,尾盤快速拉漲直奔漲停,收報人民幣12.52元。廣汽香港H股上午一度大跌5%,午後由跌轉漲,尾盤更一度飆漲28%至10.66港元,最終收報9.38港元,上漲19%。 財聯社報導,2021年剛開年,隨著全球電動車霸主特斯拉(Tesla)在大陸市場開出降價30%的雷霆促銷手段,讓大陸電動車大戰提前開打,近日各家業者更頻頻推出自家「黑科技」,除了博取市場眼球也為自身造勢。 譬如美股上市的「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日前發表新房車「ET7」,聲稱搭載最大的150kWh版本,續航里程達到了驚人的1千公里,號稱超越特斯拉現有電動汽車的續航距離(約500至840公里),但需要等到2022年才能問世。 時隔數日,廣汽集團旗下子公司廣汽埃安15日發布官方海報表示,其搭載石墨烯超級快充電池的車型8分鐘即可將電池充滿80%,續航里程為1千公里。 海報還稱,這一全新動力電池科技「即將量產搭載,不用等到明年(2022年)」。針對蔚來汽車的意味十分強烈。 報導並稱,廣汽集團的石墨烯電池已進入實車量產測試階段,並將於1月底發表有關石墨烯電池技術的詳細資訊。 廣汽集團在2005年6月成立,主要經營汽車整車及零組件設計與製造、銷售與物流,以及汽車金融、保險及相關服務。 在大陸的大型國有控股汽車集團中,廣汽是第一家完成「A+H股」整體上市的業者。目前廣汽旗下擁有廣汽乘用車、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三菱、駿威客車等品牌。(新聞來源:工商時報─李書良/綜合報導)
【時報-台北電】檢調偵辦前生技股王康友掏空案,2020年12月根據情資,掌握已遭通緝的康友前董座黃文烈之女黃子庭將過境台灣,12月13日在機場成功攔截黃子庭,將她拘提到案,並以視訊開庭偵訊後,諭令限制出境出海。 檢調追查康友案,發現康友在大陸百分之百轉投資孫公司「六安華源製藥有限公司」,從2018年起就出現營運困難,黃文烈將六安的設備抵押給大陸贛州銀行廈門分行,借貸7億元資金,但卻在2019年第4季財務報告中,未揭露相關動產抵押資訊,涉財報不實。 而且,黃文烈還勾結股市作手等人炒作自家康友股票,檢調將會計師施景彬、江明南及黃耀弘等人約談到案,複訊後施景彬、江明南2人依證交法財報不實罪,諭令交保30萬元,黃耀弘、江宗星則羈押禁見迄今。(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張孝義)
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剛剛宣佈與蘋果產品組裝商富士康於1月13日宣佈成立合資公司進駐電動汽車領域,這距離這家汽車製造商與互聯網搜索巨頭百度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生產電動車僅一日之隔。
【時報-台北電】被動元件大廠華新科(2492)東莞大朗廠13日發生火災,經消防調查檢核之後,華新科發表聲明指出,15日下午恢復運作,公司的接單及所有訂單將如期進行並正常出貨。 華新科13日傳出東莞大朗廠失火,雖然火勢在中午撲滅,但因東莞大朗廠區為華科生產重鎮,市場擔心原本供貨就已經吃緊被動元件供給更為緊俏,而國巨集團也在客戶訂單湧入之後暫停接單。 華新科在火災、停工一日之後,15日大動作發聲明滅火,聲明指出,子公司位於中國東莞大朗其中一棟廠區頂樓廠務設施的火災意外,經過消防調查檢核完成後,已於15日下午恢復運作,晶片電阻(Chip-Resister)產線已恢復正常生產,積層電容(MLCC)之生產及入庫亦完全未受影響,公司的接單及所有訂單將如期進行並正常出貨。 東莞大朗廠是華新科旗下最大廠區,該廠區共有五座廠房,華新科在此布建MLCC、晶片電阻產能,業界估計其中MLCC的產能比重約佔50~60%。根據先前法說會統計,華新科平均稼動率高達95%,產能維持滿載的狀態。法人指出,華新科在MLCC和晶片電阻訂單能見度約3個月,目前庫存天數在40天左右。 華新科2020年全年合併營收約355.43億元,年增18.7%,為史上第三高。去年第三季MLCC佔華新科整體營收比重約54%,晶片電阻佔比約22%,射頻及保護元件佔比約17%。 15日大盤下跌,被動元件類股也全盤皆墨,其中華新科大跌3.33%、收盤價232元,奇力新、大毅跌幅也都超過3%,國巨集團跌幅較小,國巨下跌0.99%、收盤價602元,凱美則是下跌1.46%。(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袁顥庭/台北報導)
近日,Jon Prosser在YouTube頻道FRONT PAGE TECH報導稱,目前蘋果正在研發兩款摺疊屏手機,如果進展順利,2022年能夠上市開售。此外,知名市場研究機構DSCC創始人Ross Young透露,2021年,三星至少將發佈三款新品,小米有望在推出三款摺疊手機,OPPO、vivo也將帶來首款可摺疊手機。
(中央社記者楊舒晴台北16日電)苦於國際油價大跌,導致資產減損,中油最新自結去年稅前虧損為新台幣200億元,反觀台電受惠煤炭等燃料成本下跌,去年前11月稅前盈餘達279億元,全年篤定繳出營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