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評】台灣電動車產業即將起飛

鴻海在3月25日首度舉行MIH電動車聯盟成員大會,6月這個新事業將會從鴻海分拆出來,甚至單獨股票上市。
鴻海在3月25日首度舉行MIH電動車聯盟成員大會,6月這個新事業將會從鴻海分拆出來,甚至單獨股票上市。

1990年代,台灣首度產生世界級的產業,躋身個人電腦代工與品牌的全球一哥;千禧年後,手機成為數十億人必備的隨身工具,台灣科技製造廠華麗轉身,成為全球手機製造的軍火庫。2021年的今天,台灣科技廠商整軍經武,正式揮軍電動車市場,這是台灣企業再次「轉大人」的歷史機運,值得期待。

全球電動車產業剛剛起步,成王敗寇當然還在未定之天,但是台灣龍頭科技公司已經釐清戰略思考與戰術布局,正在高速增長的電動車產業必然有台灣企業的一席之地。更令人期待的是,過往PC、手機、與科技周邊產品,台廠夾在中國低廉的勞工與高價品牌客戶之間,賺的是「毛三到四」的薄利;但是,電動車將是全球製造、全球銷售、群雄並起的新藍海,台廠未來的角色將不再是被論斤秤兩的供應商,而是擁有先進製造技術,能與品牌分享成果的夥伴,格局大大不同。

2020年,特斯拉在全球經濟衰退中一枝獨秀,銷售倍增、股價大漲,悲觀的人看到喧譁的股價泡沫,懂得產業發展的業界人士則充分體會,這是全球電動車正式打響起身炮的元年。台灣廠商參與打造特斯拉供應鏈,只是小試水溫的先期部隊,主力的科技艦隊如鴻海、和碩、光寶、台達電、友達等都做足研究,鴻海打造 MIH 電動車聯盟,友達、和碩等都完成前往美國、東南亞設廠的具體規劃,台灣科技廠商在電控、車內娛樂、底盤、乃至電池等關鍵領域,都不會缺席。


【到鏡週刊看完整報導】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評】打炒房當令
【鏡評】中國股市人間蒸發
【鏡評】福島核災十週年與藻礁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