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AI金融科技協會籲加快落實「亞洲金融科技中心」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在2023年12月28日競選政見中,目標打造台灣成為亞洲的金融科技發展中心以及金融資產管理中心,與AI金融科技協會《2024年AI金融科技白皮書》中所提出的觀點高度一致。AI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姚木川直言,若要實踐總統政見發展亞洲金融科技中心,亟需金融革新、大破大立,更需大量政策資源挹注。

AI金融科技協會長期深耕於金融科技產業的看法分析,台灣在推動金融科技方面仍有諸多痛點,包括監理沙盒制度不夠完善、跨域整合人才匱乏、實驗場域有限,以及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建議新內閣制定三大政策、三大要點。

首先,監理沙盒制度亟需改革:簡化申請程序、調降申請門檻,提供落地實證之獎勵與輔導機制,重視監理沙盒商轉實際效用。其次,跨部會培育跨領域人才:金融科技的發展需跨域思維,加強培育整合性人才,並助力傳統人才轉型,方能促進金融及金融科技服務產業,提高產業競爭力。第三,成立專責金融科技發展局,更可思考提升為AI金融科技發展部會:國際金融科技正隨著產業技術的發展而加速擴大,台灣僅以設置「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欲想與國際接軌實為緣木求魚,若想成為亞洲金融科技發展中心,成立專責「金融科技發展局」當然必要,甚至成立「AI金融科技發展部會」都應視為理所當然。而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資金的投入更是當務之急;就國際經驗而言,英國和新加坡等國家在金融科技發展方面投入大量資源,並取得顯著成效,台灣政府更應積極推動協同包括科技業、金融業者,共同成立國家等級「AI金融科技產業發展基金」,提供金融科技新創業者正當投融資管道。

新興科技正不斷地重塑金融服務面貌,台灣擁有優質勞動力、豐富的資訊科技環境以及穩健的金融服務體系,明定金管會為金融科技主管機關,政策執行可朝以下三大重點:一、獎勵開放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業者合作並制定KPI成效檢視:通過資源置換和協力合作,打造台灣金融科技生態系統,並推動國際市場開拓。金融科技市場包括不設限市場資訊服務平台、支付業務、P2P媒合借貸平台、投資理財機器人、眾籌STO、虛擬資產、保險業務及跨境勞工匯兌等創新業種,皆極具發展潛力。二、設立「AI金融科技創投基金」,獎勵金融機構投資金融科技產業:可為金融科技新創發展提供相當助力,僅需提撥每年獲利1%到3%的資金,即可活絡金融科技產業,增進金融體系多元性。三、推動產學合作,培育跨域整合人才:金融科技不再僅限於金融產業或科技業者,應推動跨業合作,鼓勵與各產業共同發展。此外,人才招募需與國際接軌,參考英國建立「金融科技橋樑」做法,促進國際政府、監管機構和私營部門之間的聯繫,加速國際市場的開拓。

520新內閣已正式上任,新政府政策目標應與總統賴清德政見齊步,優先推動台灣成為亞洲金融科技中心,並將金融科技發展列為第一任期施政重點,姚木川坦言,台灣金融科技仍須透過行政立法層級協調,發揮政府功能,方能引領產業發展,AI金融科技協會仍會持續不斷培育AI金融科技創新人才、促進創意創新年輕化、提供場域「做中學」實踐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