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私募金流巨變 「新3D投資」成顯學(2-1)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過去18個月,私募市場的資金流動發生了巨大變化。地緣政治和經濟動盪終結了以往投資人只需微調投資策略的模式,以前的投資效率,是透過全球化,低利率和低通膨,流動性充沛,來延長產業價值鏈。如今,情況已開始改變,長期以來的投資成功策略面臨新的挑戰。施羅德資本投資長Nils Rode認為,現在正進入所謂的「新3D轉變」的時代,「新3D轉變」包括去碳化(Decarbonisation),去全球化(Deglobalisation),人口結構(Demographic)。

私募資產的籌資情況雖然比2021年全盛時期大幅縮減,但隨著借貸成本提高,市場氛圍開始轉向提供流動性的一方,也推進了「新3D轉變」時代的到來。

新3D是整體投資環境的轉變,包括:減碳的技術革新(Decarbonization)、全球人口與生產力版圖挪移(Demographic)和去全球化的浪潮(Deglobalisation),重塑投資市場版圖。而這三個主題的關鍵科技因子-AI革命,目前正由創投所推動,這將會徹底顛覆生活樣貌。

一、減碳的技術革新(Decarbonization)、各地的去碳化進度不太相同,預料減碳的技術革新將在未來數十年內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

減碳最明顯的跡象之一,就是見證從燃油汽車逐漸轉型到電動車的演變。事實上,減碳將以多種方式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從我們開關電源到周遭建築的運作,都取決於能源的生產、使用和保存方式。能源及其生產方式正處在變革及轉型的道路上,我們仍有幾十年的投資路要走。

廣告

轉型到再生能源不僅是開發更多的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為了避免產生如「電網擁塞」的問題,將能源輸送到使用地點的基礎建設,也需要大量的投資與規劃。這需要徹底檢修建築物,以更有效利用能源來為我們的辦公室、商店和家庭提供暖氣、冷氣和照明。

推動減碳甚至是零碳,也意味人們生產和消費商品的方式將會有全面變化,從線性的「取得-使用-丟棄」經濟模式轉變為「回收再利用」的循環模式。自然資本的價值,以及防止氣候變化和相關成本方面等等,也給投資人帶來新的機會。

減碳題材需關注的資產類別:A、基礎建設投資(股票和債)受到減碳主題最直接的影響。對於當前充滿挑戰的投資環境而言,該投資項目也特別引人注目。B、可回收資產(風力發電、太陽能、水力、生物燃料、生質能和地熱)這些主要有合約保障的資產,擁有穩健的收益及與通膨連動的現金流。這類資產通常會受到監管機構或購電協議的約束,這使得它們對總體經濟衝擊具有高度的抵禦能力。此外氫能、熱泵、鋰電池和電動車充電樁等相關技術的機會,將在交通運輸、發熱產業和重工業等企業減碳題材發揮重要作用。甚至數位化相關的基礎建設和其他基礎建設商機,這些投資提供了類似機會,能夠產生與通膨連結且穩健的報酬。

不動產方面,考量到永續發展和影響力及滿足不斷變化的監管和租客需求,資本支出勢必增加。對租客或業主來說,尋找滿足他們減碳目標的綠建築,將會帶動資金需求。有鑑於銀行在不動產融資中所扮演的角色,與企業往來,必須滿足更高的資本適足率,這代表著私募市場有很大的機會可以介入提供企業融資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