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活不確定性高,保險也需要配置!蔣竣植分析 3 險種,助投資人打穩「反脆弱配置」!
備妥緊急預備金與保險,生活、財務不再因意外而脆弱
面對金融市場、生活的不確定性時,為了能有更佳的抵禦能力,降低經濟斷炊的風險,應優先鞏固個人理財與保險的配置,強化個人財務的反脆弱性,減緩意外對財務的衝擊。
本刊觀察到有一部分投資人只重視持續加強投資部位,甚至將全數閒置資金投入市場,或是不重視保險,導致個人的資產非常脆弱,一旦市場或生活中出現不利的重大事件,財務與生活均會受到重擊,甚至連維持基本的生活都有問題。
為了避免連生活都過不下去的情況發生,建議投資前要先備妥緊急預備金,並擁有基本的保險保障,讓自己可以充分應付突發的資金需求,以及能有保險作為後盾,來抵禦疾病、意外等未知風險。
進行投資時,則不要將所有的閒置資金投入,應嚴格控管資金水位,讓手中永遠持有一定比例的現金(緊急預備金之外的現金),可以在低點出現時逢低布局。
本篇將分析個人理財與保險,其中,保險主要可分成壽險、醫療險、意外險 3 部分,由專家分析並給予建議,協助投資人打穩反脆弱配置的理財基礎。
一般而言,保險配置應隨著人生不同階段而調整,大致有 4 個階段:正式踏入職場、結婚生子、調薪、退休,也就是當身分轉變、肩負更重的家庭責任時,應重新檢視,避免萬一發生突發事件,可能造成家庭與個人財務失衡。
壽險:衡量 3 費用,留愛不留債
以家庭財務而言,投保壽險是為了家人,一旦不幸身故,能有一筆理賠金供家人使用,確保一段時期的經濟無虞,建議雙薪父母、三明治族等族群應具備。
CFP 國際認證高級理財規劃顧問蔣竣植分析,壽險的理賠項目主要為身故保險金,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人,規劃壽險額度時,可衡量 3 種費用並加總來試算預留給家人的給付金額。
家庭生活費:結算每月的家庭生活總開銷、父母孝養金等,並預計持續供給多少年。
子女教育金:根據子女目前的年紀,來推估栽培到某個教育階段所需的時間與學費,例如直到大學畢業,約準備多少教育金。
各項貸款餘額:計算尚未還清的房貸還有多少,或是每月須繳付的房租費用、預計租多久,以及其他貸款的剩餘費用。
由於壽險是用於規避階段性任務的風險,普遍在青壯年時期會需要較高的額度。隨著年紀增長、家庭責任逐漸減輕,此時壽險的需求也會下降,就能將保費預算用於其他規劃。
衡量所需的壽險額度後,萬一保費超過預算,蔣竣植建議,仍應以不影響個人與家庭財務為考量,可選擇投保定期壽險,保額則以漸進式來調整,例如現階段尚未有育兒計劃,壽險理賠金主要用於父母孝養金或房貸,待子女出生後,再調整壽險保額,就能兼顧預算與保障需求。
醫療險:必備 3 項目,規避個人疾病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 2021 年國人 10 大死因統計顯示,除了事故傷害以外,其餘都屬於疾病類別,其中,年增率前 3 名依序為高血壓疾病 17.6%、糖尿病 11%、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10.3%。
由此可知,規劃個人財務配置時,也應重視醫療險,才能增強反脆弱性;且醫療險適用於轉嫁個人醫療支出,能避免成為家人的負擔。蔣竣植表示,基本醫療險主要包含 3 種類別,分別為住院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住院日額險、手術險。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成為必備的險種之一,且現今多數的保單提供「實支實付」與「住院日額」擇優給付的選擇,若每日平均醫療花費超過住院日額,就可挑選實支實付給付,反之亦然。
至於手術險,因目前許多住院手術改良為門診手術,建議納入門診手術,來轉嫁無須住院的手術項目支出。
蔣竣植提醒,沒有人能預料到自己何時會生重病,趁著身體健康,及早買醫療險是最佳的做法,才能提升保障效益。此外,終身醫療險能保障老年生活,但因保費較高,較適合經濟穩定的族群;對於年輕小資族,定期醫療險的負擔較輕,待預算許可、開始準備老年醫療保障時,再選擇終身醫療險來加強保障。
意外險:根據人生階段,調整保障內容
意外與明天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一旦嚴重意外發生,可能導致人生頓時陷入困境,此時就需要意外險的保障。投保意外險時要留意 2 件事,首先,意外險僅理賠「外來、突發、非疾病」的意外事故,所以因癌症、心血管疾病猝死等狀況,都不屬於意外險的理賠範圍。
其次,由於意外發生的機率,與年齡較無絕對關係,因此意外險的費率是以「職業等級」來計算,按照職業的危險程度,由低到高分成 1~6 級,萬一職業等級過高,保險公司考量風險後可能拒絕承保。
蔣竣植表示,意外險是各族群都應具備的險種,在不同階段的挑選重點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兒童時期著重於意外醫療、重大燒燙傷等保障,隨著家庭責任增重,也應調整投保內容為失能保障、意外醫療等,合乎預算又能滿足該階段的需求。
事實上,除了壽險、醫療險、意外險這3個險種,可再按照其他保障需求來挑選癌症險、重大傷病險等險種,讓保險保障的功能更強韌。
備妥保險與緊急預備金後,即可準備進行投資。投資要考慮的面向很多,今(2022)年來因美元強勢升值,台幣大貶,匯率成為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因為若是投資非台幣計價的商品,以美股為例,多數台灣投資人會先兌換美元再進行美股投資,就可能發生賺股價賠匯差的情況。
投資與贖回時的匯率風險該怎麼評估?Money 錢顧問團建議,長期投資較能創造複利效果,投資人應建立長期投資計劃,來獲得更佳的投資報酬率,相形之下,匯率在長期投資下,升貶值對報酬的影響將可能被淡化,較不屬於優先煩惱的問題。至於如何打造反脆弱投資組合,請接續閱讀「投資篇」。
投資非台幣計價商品 要擔心匯差問題嗎?
無論投資股票或基金,只要是非台幣計價的商品,多數投資人終究還是會換回台幣,也就須面臨匯差風險,這是無可避免的。
舉例來說,投資美股須將台幣兌換成美元,近期台幣呈貶值走勢,截至今年 10 月 21 日,台幣兌換美元收盤收在 32.188 元,部分美股投資人因匯差問題,而產生是否該暫停投資美股的念頭。
事實上,匯率會上下變動屬於常態現象,建議做好長期投資美股的計劃,將會發現若長期投資報酬空間大(例如 30%),匯率升貶值(例如 5%)的影響將相對微不足道。
若投資人還是非常在乎匯差,那麼只需要在準備賣出美股並換回台幣時,稍微看一下匯率的位置,若相較於當初買進時有匯損,不急著用錢的投資人就可以選擇暫不換回台幣,等待較佳的換匯時機。
最後,在升息週期的環境下,美元利率有望持續維持強勢,美股投資人不妨每月分批換匯,避免兌換在相對高點,並持續定期定額投資美股,既能分散匯差風險,又能執行美股長期投資計劃。
本文精采內容來自2022年11月號《Money錢》,掌握最新投資理財資訊,請鎖定 2022年12月號《Money錢》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