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升息趨緩 國際板債湧鎖利資金

【時報-台北電】美國暫停升息,且市場預期今年會降息,投資人搶進國際板債券「鎖利」。證期局公布,首季國際板債券發行規模達33.7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增逾48.7%,發行檔數則有44檔,亦翻倍成長、年增109.5%,證期局官員分析,因為市場評估美國不會再大規模暴力升息,在投資人需求下,因此發行量增溫。

證期局官員指出,就檔數來看,今年1月、3月發行檔數差不多,分別有17檔、8檔,2月因農曆年節因素,發現檔數最少,在評估美國不會再有大規模暴力升息,各債券發行公司都依計劃發行;就發行金額來看,1月最高、達19.03億元,2月、3月的發行金額差不多,分別有6.37億美元、8.37億美元。

國際板債市原本是台灣希望打造亞洲外幣債券市場,讓各國發行人都在台灣發外幣債,提升金融及相關行業的手續費收入,但去年發行狀況卻降到冰點,全年發行檔數只有95檔、發行量81.28億美元,發行檔數創2015年以來新低、發行金額也創2014年以來的新低,今年首季則略見回溫。

但因壽險業多已無太多投資額度,且直接買國外債券利率可能更高,加上避險成本考量,轉買新台幣計價的美債ETF,因此近期壽險在國際板的買盤較之前減少,今年全年國際板發行量是否可再回到2020年、2021年的榮景,發行檔數衝200檔、金額衝400、600億美元,證期局表示,須再觀察。

目前國際板投資人多是非壽險的專業投資機構或法人,因此今年發債年期以5年、7年、10年為大宗,且不是壽險業要求的可贖回期逾五年,足見大買家已換人。

由於目前市場持續維持高利率,債券提前贖回再發行不划算,因此今年提前贖回量不多。證期局統計,今年首季可執行提早贖回的國際板債券共83檔、金額120.52億美元,但實際贖回只有4檔、金額0.473億美元,占比極低。(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魏喬怡/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