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院看世界-拜登政權遲遲不願全面棄絕貿易保護主義

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美國商店貨架空空如也,美國物價明顯飆升。今年5月,許多嬰幼兒不可或缺的配方奶粉開始短缺,不少人因此開始關注供應鏈韌性,進一步呼籲產業回流,使拜登總統陷入政治危機。

不過這類產品其實大部分都已經在美國生產,問題並不是因為過度仰賴進口,而是在供應過度集中。美國的配方奶粉幾乎都由4家公司生產,其中一家爆發食安問題,生產線今年初被勒令關閉。至於海外工廠則具備足夠的生產力,有些品質甚至比美國更好,但因為進口問題被拒於門外。

呼籲廠商回流的動機有很多,但未必全都合理。有些人是真正想要廠商回流,有些則是想要「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也就是把生產線移轉到監理標準類似的地緣政治盟友國家。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會影響全球大部分的國家,但美國政治圈還沒有開始認真討論,而美國的貿易政策正是因此無法好好決定。

適時放手才是藝術

當下的問題是,拜登到底要跟亞洲國家建立怎樣的多邊關係。越來越多跡象顯示,美國可能會降低對中貿易戰的強度。

當下還要考慮一些規模更大的地緣政治問題,不少重要思想家最近都認為,美國應該在把重心轉移到其他國家之際,用「緩和政策」(Detente)來應付中國;不過台灣的安全問題讓這種策略顯得不太實際,支持「緩和政策」的人也遲遲不去說明他們跟反對者可以達成哪些基本共識。

當然,從貿易的角度來看,緩和政策相當合理。很多人都把美國國內對於貿易制裁的辯論,當成一種意識型態之爭;但真說起來,要不要進行貿易制裁,其實跟軍事實力很有關係。從這種角度看,既然中國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對台灣做出任何侵略行為,美國為什麼要同時跟中俄兩國開戰?

廣告

另一方面,在中國的外資企業都紛紛發現,無論是美國的關稅,還是中國的「清零」等各項政策,政治對生意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無論關稅方向如何演變,大部分的外資可能都會想陸續撤出中國。

因此,拜登之所以選擇強力挺台,可能不只是為了因應通膨問題。外交與國安因素似乎對美國的經濟政策越來越重要,而與台灣的雙邊貿易協定更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美國商務部部長Gina Raimondo最近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對CNBC表示,「我們需要的是讓晶片在美國生產,而非讓盟友生產。」台灣的半導體晶圓能力,已經成為美國、甚至其他所有國家都無法超越的瓶頸,所以美國想要讓晶片脫離地緣政治危機,想想也不足為奇。不過有趣的是,其實其他國家也有晶圓廠,真正的問題是美國落後了一大截。

搶手晶片人人要

到目前為止,晶片需求依然對台灣有利。美國的晶片生產能力太差,所以台灣,甚至南韓的晶片市場,目前都還穩坐泰山。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一直不願公開捍衛這些盟友的經濟利益。此外,即使美國真能像商務部部長Raimondo所言自產晶片,大概也無法讓晶片供應量更穩定。

川普已經卸任,但「美國優先」政策的遺緒依然持續至今。而且不得不提,他對勞工團體的態度比大部分共和黨都友善很多,所以涉及勞工的政策當然也一直延續到拜登政府。也許下一任總統會說,光靠工會無法撐起經濟,而是經濟要先拚起來,才能讓工會更強大。但只要找不到外國買家購買美國產品,貿易逆差問題就永遠不會解決。

亞洲是一個瞬息萬變的地區。美國想要用亞洲政策保障美國利益,就必須把政策訂得夠有意義,不能只是繞過國會而已。(本文譯者為劉維人)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
全球伺服器出貨升溫 TrendForce:明年看增5%
訊連人臉辨識 明年貢獻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