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和AI威脅 歐美掀罷工潮求生存

陸續上演的罷工問題,毫無疑問是2023年經濟的一大危機。美國底特律汽車城與好萊塢的罷工風暴,終於落幕;英國鐵路工會發起的30年來最大罷工行動,也隨著資方讓步劃下句點;但法國勞工繼抗議退休金改革後,又為了爭取加薪拒絕上工。

罷工潮席捲歐美,追根究柢是勞工不滿薪資跟不上通膨,擔心人工智慧(AI)搶人類飯碗也可算上一個新變數,因此強勢展開工作保衛戰。

實質薪資倒退 英國鐵路、醫師等工會也鬧罷工

英國鐵路工會選在10月初執政保守黨舉行大會前夕罷工,工會抱怨工作條件每況愈下,實質薪資因通膨倒退。保守黨10月大會期間不只鐵路工人,還有醫師等其他行業也加入罷工行列,要求提高待遇。

英國去年通膨率7.9%,創40年新高,逼得公共服務在內的各行各業勞工,以「生活成本危機」為由罷工,施壓資方調薪。2022年英國因罷工損失的工作天數為251萬天,來到33年高點,今年料與去年不相上下。

勞工對結構性改變的不安 導致美國罷工潮高漲

今年開年來至8月止的統計,美國因罷工損失的工作天數達741萬天,創2000年來新高。

歐美的勞資糾紛亦反映結構性問題。美國編劇工會5月發起罷工,演員工會7月跟進,寫下好萊塢63年來首見雙罷工。這些好萊塢影人除了要求加薪、串流平台分潤,還有一重要訴求就是對生成式AI應用設限,以免工作被AI取代。

隨著汽車業朝電動化轉型的時代來臨,電動車成為此次底特律勞資協商的焦點。例如通用汽車讓步,同意將電動車電池廠工人納入工會合約後,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才取消擴大罷工。

廣告

勞工對結構性改變的不安也受到政治人物的留意,美國總統拜登9月親自前往底特律,聲援罷工工人,但政壇與罷工工人的關係融洽是雙面刃。汽車業貢獻美國3%國內生產毛額(GDP),據高盛估計,UAW每延長罷工一周,美國第四季GDP季增年率就少掉0.05到0.1個百分點。

勞工專家指出,UAW發動罷工成功逼三大車廠就範,關鍵在勞力短缺。穆迪分析經濟學家貝格利(Justin Begley)說,「汽車工人試圖重新平衡公司內的權力動態,逼資方在加薪之類的權益讓步。」

儘管歐美罷工潮凸顯科技創新衝擊就業的隱憂,但世界經濟論壇曾引述調查指出,AI與電動車創造的就業機會,比它們取代的工作還多,只不過,很多勞工欠缺必要的技能。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台泥歐亞大投資 外資竟閃人 大砍逾2萬張居賣超冠軍 就愛金融股!包辦買超前2名
月配息ETF火紅 7檔大閱兵 這檔短短3天吸金150億 另外千億級月配債只有它
你吃過嗎?熱門泡麵王是這款 竟同時讓台日韓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