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化 預售屋議價率創新低
實價登錄2.0制度實施後,預售屋成交資訊須在簽訂買賣契約書後30日內申報,成交行情愈趨透明,預售屋的議價空間因此愈來愈小。據專業市調機構資料顯示,雙北及桃園今年第二季預售屋及新成屋市場,平均議價率同步創新低,北市平均議價率10.36%、新北9.79%、桃園9.09%。
在預售屋實價登錄及檢舉獎金制度建立後,預期「開價嚇死人、成交笑死人」的交易方式將走入歷史。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今年來,預售市場人氣、買氣表現平淡,但多數新建案並沒有比較容易殺價,反而議價空間愈來愈小;調查顯示,北北桃第二季平均議價率都在歷史新低點,其中台北、桃園,更連兩年下滑,議價空間僅剩約1成。
成采錡分析,綜觀近幾年議價空間走勢,台北市最高紀錄出現在2018年第二季,議價率達16.98%,不過2021年之後,連年下滑,今年第二季僅10.36%,為歷史新低點。
至於新北市,議價率最高點在2017年第二季,達15.01%,在一波「讓利」風潮後,成交情況好轉,2018年起議價率一路下滑,直至去年第二季又小幅回升至11.7%,今年第二季又降至9.79%新低。另外桃園和新北市相同,平均議價率在今年第二季首次降至10%以下,來到9.09%的歷史低檔。
成采錡認為,預售新案議價率下滑,除業者因高營建成本堅持價格,也與預售屋實價登錄新制,讓業者能提出更精準的產品和定價策略有關,儘管買氣走緩,預售屋定價在「沒讓利也賣得動」的總價範圍,加上多數買方踏入接待中心前,多會先查詢實價登錄揭露行情,因此只要合理開價,都有助縮短買賣雙方議價時間,今年北台灣主要重劃區紛出現開價貼近區域行情的新案。
成采錡表示,不過市場上也有開價過高的案例,客戶反被嚇退,新案上市蜜月期也只能縮短,顯示「開高殺低」的劇情早已過時;7月起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業者若開出不合理的高價,不但提高銷售難度,更可能遭有心檢舉人士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