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投資組合不可忽視 理財專家:「我們還未脫離困境」

抱最好的期望,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

這是如今成功為退休積累財富的最佳方法,Providence Financial & Insurance Services的總裁Anthony Saccaro最近在Yahoo財經直播節目中表示。他說:「我希望我的客戶能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

為什麼這麼悲觀?

他說:「市場可能會發生調整。」Saccaro是《More Life Than Money: How Not to Outlive Your Savings》的作者,他補充道:「我們還未脫離困境。」

他補充說:「我警告每個人,經濟衰退仍可能即將到來。」

確實,經濟不確定性已經成為幾個月來的焦點。例如,上周惠譽評級機構將美國主權債務評級從最高的AAA降低為AA+,導致市場在該周陷入自由落體,股市在周一反彈。此外,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勞動市場持續降溫

可能的消息:本周七月的通膨報告,以及聯邦儲備系統是否會在九月將利率上調,這是不可避免的猜測遊戲。。

Saccaro為他的客戶提供的方法是穩健地逐步建立強大的退休投資組合。

股息

對於Saccaro來說,這意味著專注於收益型投資,如支付股息的股票,或是持有支付股息的股票的共同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

他說:「事實上,市場在長時間內可能沒有增長,接著會有長時間市場表現非常出色的時期。而我們剛剛結束了一個從2009年開始長達13年的時期,市場表現非常非常出色,許多分析師,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專業人士都在思考,接下來的十年可能不會那麼好。」

如果您是退休人士,Saccaro表示,您「希望靠利息和股息生活,這樣就不會侵蝕您的本金。」如果您處於積累階段,正在擴大您的投資組合,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這位位於加利福尼亞州Woodland Hills的財務顧問表示:「股息讓您在等待的同時獲得報酬,這樣您就可以通過將股息回流,通過平均成本法增加您的投資組合。」

基本上,您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將現金股息轉換為更多的股票份額。

Hand of a stockbroker buying and selling shares online
(Getty Creative) (Witthaya Prasongsin via Getty Images)

股票配置有多少?

他表示,距退休還有10年或更長時間的人,可以在退休儲蓄中投資更大比例的股票,採取更積極的態度。

他說:「如果您距退休只剩下10年或更少時間,您需要開始減少投資。如果您已經退休,您必須真正關注收入。至少通過股息和利息滿足您的收入需求,然後如果您願意,您可以更積極地投資剩餘的部分。」

退休人士犯的一個重大錯誤是,他們等到退休前一天才將投資轉變為較不易波動的投資,比如債券,他補充說:「在過去的十五年中,他們逃過了一劫。但在未來的十五年中,可能不會如此。」

對於那些退休還有幾十年的人來說,擁有股票是一個標準建議。以下是數學計算:將您的年齡從100或110減去,這就是您的退休儲蓄應該投資於股票的比例。

Saccaro說:「實際上問題追溯到您處於生命的哪個階段?60%的股票和40%的債券組合的整個重點是,如果60%下跌,40%上升。如果40%下跌,60%上升。40%提供更多收入。」

對於年齡較大的人來說,將這個比例調整一下是有道理的。「甚至可能轉向40/60的組合,如果您靠收入生活,您必須更保守,」他說。「但如果您處於積累階段,您甚至可以比60/40更積極。」

在股票方面,可能會擁有幾種不同類型的股票:大型股、中型股和小型股。債券可能包括美國政府和國際債券。

Oh my god, wow. Portrait of amazed young woman looking at camera with big eyes, absolutely shocked of money rain falling from up. indoor isolated on pink background
"What I can buy that in 10 years is going to take my $10,000 and make it millions of dollars?" (Getty Creative) (Khosrork via Getty Images)

避免追逐熱門股票

與此同時,Saccaro對於那些瘋狂尋找下一個大事件的投資者並不熱衷。

他說:「我們收到了很多有關人工智慧熱潮的問題。很多投資者想知道該如何參與其中?有哪家公司?有哪家公司像蘋果那樣,我可以買入,然後在10年內將我的1萬美元變成百萬美元,就像您30或40年前買入蘋果股票一樣?」

他的回答是:「我要提醒您,不要追逐一家公司。您要考慮人工智慧以及公司在人工智慧方面的表現,但您必須非常小心。」

(本文譯自Yahoo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