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出口崩盤農委會難辭其咎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

去(2021)年3月中國大陸暫停我國鳳梨進口,同年9月進一步對鳳梨釋迦與蓮霧實施進口禁令,我農委會立即實施出口補助等措施,以開發新市場,彌補龐大的出口缺口,不過效果極為有限,出口仍呈現急遽崩盤態勢。可悲的是,農委會對此視若無睹,還大內宣規避問題,恐讓農產品失衡問題更加惡化。

出口腰斬再腰斬

引用農委會農業統計資料查詢資料庫出口數據,三項主要出口品項在中國實施限令後,出口都大受衝擊。其中鳳梨因還可打入日本市場,所以影響相對較小,去年整年出口金額衰退32%,今年前二個月持續下滑34.9%。而釋迦與蓮霧自去年9月開始受衝擊,因中國以外其他國家接受度較低,均呈現雪崩式下滑,蓮霧衰退幅度最大,今年前二個月跌幅高達92%;釋迦今年前二個月出口金額負成長85.9%,今年1月2月出口額僅有434萬美金,遠底於去年同期的3081萬美金,是出口金額衝擊最大的產品。

農委會避重就輕

面對農產品出口惡化問題,農委會陳吉仲主委在立法院報告時,卻以避重就輕的態度回應。

首先,陳吉仲指稱,「鳳梨跟鳳梨釋迦以及蓮霧有不同季節,如鳳梨釋迦是跨季節採收,從去年10月、11月到今年3月、4月,因此用年度比較會失真。」

農作物確實有季節性的問題,並非全年都有穩定成長,例如釋迦一年二收,產期為8月到10月與12月到3月二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需要進行年度比較才不容易失真。觀察筆者整理的《鳳梨、釋迦與蓮霧出口概況表》,從中國去年實施進口禁令(3月鳳梨,9月鳳梨釋迦與蓮霧)後,三種水果無論是單月或是累計出口數字都是呈現大幅衰退的滿江紅結果,不知陳主委認為哪一個統計失真了?

農產品出口崩盤農委會難辭其咎
農產品出口崩盤農委會難辭其咎

其次,陳吉仲主委提到去年因為中國鳳梨禁令,後續外銷量雖沒往年4.5萬公噸這麼多,但產地價格維持好的水準。事實上,鳳梨釋迦價格已大幅崩跌,鳳梨釋迦每台斤生產成本約35元,過去產地價格每台斤約70到80元,而《上下游》報導,台東番荔枝產銷班陳進憲班長指出,「從去年12月起,(釋迦)產地價便一直維持在每台斤A果30至35元、B果20至30元間擺盪,1月產量進入巔峰期,A果價格一度摔到每台斤27元。」易言之,連品質最佳的A果都無法獲利,B果更是血本無歸、幾乎沒人要收,與主委宣稱產地價格維持好的水準,有著極大的差距。

廣告

筆者在《釋迦只能硬塞給國營事業?》一文中,就發現出口受創下,本應在第一時間輔導釋迦農減少耕種面積,以降低損害,結果今年的釋迦產量竟不減反增。農委會直到本月初才提出釋迦轉作計畫,預計四年內轉作1000公頃,後知後覺的政府難道完全沒有責任?

祭出夢幻補助 出口仍是一場空

第三,陳吉仲主委又說農委會針對鳳梨提出10億經費,鳳梨釋迦、蓮霧也提出10億,投入經費在外銷、加工與冷鏈、內銷,確保農民沒有因此影響價格與收入。

農產品出口崩盤農委會難辭其咎
農產品出口崩盤農委會難辭其咎

農委會大撒錢提供夢幻等級的補助出口,將出口補貼視為萬靈丹,出口運費最高每公斤可補助105元之譜,去年三種水果分別提撥10億元。以鳳梨為例,農委會實際動用5.6億元補助,中國自2021年3月1日起暫停台灣鳳梨輸入,實施禁令後的3月至12月鳳梨出口金額為3396萬美金,折合新台幣約9.5億元。即使以最佳的狀態推估,將所有的出口都歸因於政府的補助,也只創造不到兩倍的出口,效果可謂極差。而且這還是出口最好的品項,鳳梨釋迦與蓮霧就算有高額補助,也無法刺激出口。

補貼並非萬靈丹

農委會過於期待補貼的效益,將其視為出口萬靈丹,惟台灣農產品屬於亞熱帶品種,無法長時間保存,不耐長時間運送,因此銷售區域僅限於鄰近的國家;加上部分水果口味特殊,例如鳳梨釋迦,許多國家消費者接受度偏低;而且運費補貼成本極高,國家難以長時間補貼;部分水果尚有檢疫問題,如新鮮釋迦和蓮霧都無法輸日;且台灣生產成本偏高,水果價格也居高不下,只有高所得國家才消費得起,開發新市場有極大的障礙,再高的運費補貼也未必打開國際市場。

本文以為,農委會應務實面對台灣的出口困境,確實認知台灣農產品國際供需。否則誤導農民持續耕作,只會讓我國農產品供需失衡愈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