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渣料煉黃金 拓展循環經濟

2023精緻農業論壇19日舉行,台經社社長孫智麗(左)及農委會企劃處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簡任技正兼執行秘書傅子煜出席。圖/顏謙隆
2023精緻農業論壇19日舉行,台經社社長孫智麗(左)及農委會企劃處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簡任技正兼執行秘書傅子煜出席。圖/顏謙隆

由工商時報、台茂奈米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辦、台灣新經濟發展學會協辦的「2023精緻農業論壇」於19日舉行,活動聚焦氣候變遷帶來產業的影響,包括農業、工業、能源以及運輸等,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是我國產官學界都共同關注的議題。此次座談會邀請台經社社長孫智麗博士、以及農委會企劃處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簡任技正兼執行秘書傅子煜博士擔任開場嘉賓,與眾多貴賓共同研商農工合作達成減碳目標,同時兼顧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等議題,擴大台灣農業優勢並拓展循環經濟商機。

傅子煜表示,溫室氣體效應導致近幾年全球氣候異常,以糧食生產部分影響最鉅。農業是生產、生活、生態三者合一的議題,為因應氣候變遷問題,農委會在近幾年推出配套措施,包括「生產設施的強化」,像是保護農地、灌溉水源等用地等;「推廣天然災害救助」,像是農業保險,有助於農民防範未然;「監測與調整」透過科技的力量讓極端氣候發生有所預警,可減輕、或者避免天然災害,提升農業整體韌性,最後普及建立長期生態監測體系,保存物種跟基因多樣性。

孫智麗表示,其實農業生產所產生的廢棄物非常多,例如稻桿、稻殼、果樹枝條、廢菇包、禽畜糞等。據統計民國110年我國產生將近507萬公噸的農產廢棄物,國內循環農業資源的再利用量於109年已成長至12.5萬公噸,但是比例僅占不到農廢的2.5%,顯示還有很大的廢料資源化再利用空間。在以生物質(Biomass)為主的經濟發展體系,農糧食品領域就占6成5,當可以完善地處理農業廢剩物時,就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提升附加價值等正向影響。希冀透過此次活動的研討,共同促進產學研,農工合作在地創造農廢新價值,從農業渣料裡煉黃金。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
美復甦太強 反衝擊全球經濟
中鋼內銷價 傾向開平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