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乞敗:外資買賣超搶先看20230531
大家好!今日數據報表如下:
1.台指期三大法人留倉口數
2.外資買賣超
3.近月OIPut/Call ratio
4.外資台指期權留倉口數
風險聲明:本文僅供研究討論,投資者需自負風險。
大家好!今日數據報表如下:
1.台指期三大法人留倉口數
2.外資買賣超
3.近月OIPut/Call ratio
4.外資台指期權留倉口數
風險聲明:本文僅供研究討論,投資者需自負風險。
[周刊王CTWANT] 一位當地村民向《ETtoday新聞雲》透露,歐吉桑家境不好,拿到彩金就想幫助人,剛好孫女在社福機構工作,輾轉聯繫到相關單位,表明想捐出一部份的錢。因為村裡很小,陸續有鄰居拿到1、2000元的紅包,中獎消息就這樣傳出,但歐吉桑後來一家人搬家,沒有村民再見過他們。嘉義縣...
【時報-台北電】中秋節前台股謹慎氣氛更加濃厚,上周指數二度下探所幸最低點止於16212點未破前低16202,第二隻腳可望現形。台股經過4個交易日未再創新低,大盤有機會反而於半年線之下開始築底,中秋之後能否扭轉頹勢向上變盤,市場都在等待。雖然技術面有轉機,但籌碼面正面臨難關,上週四(9/28)外資賣超77.2億元,為連9賣,累計9天大幅賣超1409億元,整個9月大幅賣超1659.86億元,創2004年以來統計之第八大單月賣超紀錄,更慘的是今年買超剩2億元,已在「轉賣超」的邊緣。外資空不停,投信則續挺台股,9/28買超32.8億元,寫下連41買紀錄,已創史上第二長。 上周面臨中秋長假,投信全周繼續吃貨的前十大個股有:仁寶(2324)、奇鋐(3017)、廣達(2382)、文曄(3036)、聯電(2303)、京元電(2449)、宏碁(2353)、大聯大(3702)、旺宏(2337)、兆豐金(2886)。其中,文曄、大聯大皆在外資投信買超前列,股價持續發光。 若看投信連41買超期間的個股名單有:健鼎(3044)、智邦(2345)、聯發科(2454)、廣達、聯電、矽創(8016)、聯詠(3034)
【時報-台北電】康那香(9919)受惠上海資產徵收拆遷補償,加上投入超纖不織布,吸引外資回補,上周股價沿5日均線之上震盪緩步趨堅,9月28日放量收盤20.2元,重回所有短均線之上。短期周、月線趨勢已反轉往上,季線也出現止跌訊號,9日KD持續交叉走高,上周日均量超過萬張,量價配合得宜,短多氣勢仍在。惟前波高點21.5元之上短套浮額多,近期若要攻高,量能需持續放大。 超纖不織布可望在明年首季推出,可應用在醫用材料、高機能家飾布、人工皮革基布、工業材料(擦拭布)等,毛利率可望因此提升。(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袁延壽)
【時報-台北電】開發金控(2883)8月自結稅後純益16.71億元,前八月稅後純益達154.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92元。開發金旗下各子公司8月持續穩健成長,凱基銀利息及手續費收入成長,推升單月獲利達4.01億元,中國人壽因投資操作,8月獲利15.03億元,累計前八月賺近91.35億元;凱基證券前八月獲利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97%。各子公司隨投資市場回溫,整體獲利動能可望逐漸轉強。 近四個交易日三大法人賣超28,280張。短線股價守在周線11.78元,若能隨大盤走穩,法人買盤增溫,站上月線11.9元,可望逐步走高。(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欣文)
[周刊王CTWANT] 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針對剛上市的iPhone 15系列手機過熱問題,蘋果官方終於回應,表示一開始的過熱問題主要是手機「備份還原」所致,因為背景程式活動明顯增加,對處理器是個負擔,所以手機會明顯發燙。除此之外,蘋果也解釋,部份第三方APP在近期的更新導致iOS系統過載...
[周刊王CTWANT] 今年3月份,Character AI完成了一筆1.5億美元的融資,由美國私人風險投資公司安德里森.霍羅維茲(A16z)領投,這筆投資也使其估值達到10億美元。顯然如今的估值有了很大的提升,據稱在與投資者的早期對話中,曾一度討論過高達100億美元的估值。先前有報導稱,市場研究公司Si...
【時報-台北電】醫揚(6569)接單符合預期,下半年營運樂觀,帶動股價由底部翻升,9月28日上漲7元、收189元,成交量1,015張。技術面均線和KD指標均為多頭排列,成交量能也放大至上千張,有利後市。 前八月營收9.01億、年減9.97%,上半年EPS為3.72元優於預期。下半年在歐美客戶對於人醫與動醫檢測需求增加的趨勢,加上智慧醫療需求提升,檢測產品除出貨至實驗室外,也擴展至一般檢測診所;另因缺料緩解、產品組合優化,法人看好全年毛利率可望持穩在第二季36%至37%的高檔水準,全年營運樂觀。(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杜蕙蓉)
馬來西亞計劃大幅提高對中國的棕櫚油出口,以便抵消歐盟削減進口其棕櫚油的影響。這引發人們擔心,如果這些棕櫚油生產大國開始依賴向中國的出口,歐盟立法的環保初衷可能會被抵消。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台灣IC設計新創公司「台灣奈微光」開發出全球第一顆「中遠紅外光矽光子晶片」,突破技術,被稱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連國發基金都投資上千萬,不過卻被踢爆,董事長張坤昱涉嫌將關鍵技術轉給中國,形同賣台,有公司股東澄清,智慧財產權都在台灣,是部分董事為了爭奪經營權,才引發爭議。國發會也趕緊發聲明,要求公司盡快對外說明。
【時報-台北電】時序進入10月,上市櫃9月、第三季營收將陸續「開獎」,尤其雙十連假後,大立光、台積電雙王法說預料接力登場,為蘋果新機拉貨,以及半導體、AI等指標最新產業動向,扮演電子族群能否重掌多頭令旗的關鍵風向球。 中秋連假過後,台股正式邁入第四季,展望10月重頭戲,在雙十連假前,上市櫃9月、第三季營收公布為市場焦點,而後則將由大立光、台積電法說接力敲響第三季財報成績單。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台股基本面好轉,下半年逐步反應旺季行情,加上蘋果新機拉貨效應,有利上市櫃第三季營收、財報表現,蘋概股業績成長動能將是重要觀察指標。 而iPhone 15最高階機款Ultra將搭載潛望鏡頭,是自iPhone 11發表以來最大的攝影系統變革。法人預估,iPhone15 Pro/Ultra高階機種備貨比重將超過60%,可望受惠零組件供應商,而且此一成長軌道有機會持續至2024年,主要供應商大立光9月營收及雙十連假後法說將是市場關注焦點。 針對台積電法說,群益投顧認為,由於第三季新台幣重貶約3%,推升台積電毛利向上,第三季財報可望優於財測。(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昱光/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短期PC市況的回溫不若預期,ODM台廠中包括英業達、緯創及廣達等,受市場關注的重點皆暫以伺服器業務為主,不過針對營運比重仍占主力的筆電業務,各家於廠擴建進度持續推進中,並預計明年起轉移至非中地區的新產能將陸續到位。 另一方面,雖預期AI PC初期將僅聚焦小眾市場,但宏碁、華碩及微星等台系品牌廠,都看好AI PC的發酵可望為PC後市挹注成長動能,並自明年下半年到2025年後逐步為其PC營運帶來正向助益,推動換機升級潮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提高產品ASP水位,亦有機會透過愈來愈多以優化AI為中心的創新服務,增添新商機。 因應以美系品牌為主的PC客戶需求,近一年間,泰國、越南成為ODM廠落腳非中生產的主要據點,除緯創已於今年第二季完成越南二廠土建、下半年全面投產外,廣達今年也已在越南購地、投入土建工程,預計最快於明年底後逐步投產。 已在泰國有部分筆電組裝產線的廣達,在手上非Wintel陣營的客戶確定將以越南為主力生產據點後,也沒讓空出的產能閒著,由另一美系客戶包下,預計明年上半年就將量產筆電新品。 至於英業達原先規劃將先於墨西哥廠,為美系客戶設置新的筆電組裝產線,但隨著產業供應鏈
[NOWnews今日新聞]9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台股上漲43.38點,小漲0.27%,收在16353.74點,回升至5日線之上,本週台股小幅上漲9.26點,週線漲幅0.06%,再度由黑翻紅,不過9月台股表...
眼科醫療儀器廠明達醫 (6527-TW) 看好未來營運發展,規劃興建八德新廠,拚明年開始動工,其資金擬透過私募發行普通股現增案來取得,目前已有策略夥伴有意參與,目標年底可以定案。
民視新聞/呂中漁、梁駿樂 台北報導今天10月1日除了是中秋連假最後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咖啡日,因此除了咖啡店星巴克、路易莎推出,買咖啡豆和咖啡設備打85折、以及咖啡飲品75折優惠外,各超商也有買1送1,和買11送11不等優惠。
【時報-台北電】萬潤(6187)前波股價隨台股修正到波段低點約95.1元位置,和9月中旬的低點94.1元形成短底,由於技術面完成打底形態,再加上該公司今年受惠CoWoS相關題材,近日股價短線開始反彈,9月28日以漲停板收市,股價來到113元,寫一個月新高,同時也一口氣觸及季線112.57元反壓,後市若能站穩季線之上,將有利後市股價表現。 萬潤主要產品為點膠機、AOI、植散熱片壓合機等,由於今年在AI浪潮下,CoWoS產能需求全面引爆,市場傳出,該公司CoWoS相關訂單第四季可望開始出貨,將有利後市營運表現。(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張瑞益)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日電)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日前舉行第5屆第1次董事會,由遴選評議委員、教授羅俊瑋接任評議中心主任委員兼總經理,於今天正式上任。
【時報-台北電】曾經是全球最活躍股市之一的香港,近年在內外政經環境紛擾下,反成為全球最疲軟的市場,不僅如此,港股成交量也急速衰減,流動性不足更造成每日成交兩極化、僵屍股普遍化的情況。如何解決港股流動性的「極寒」情況,成為香港各方關注難題。 綜合港媒30日報導,9月29日是大陸中秋、十一長假第一天,在港股通暫停、南向資金缺席下,港股反而大漲436點或2.5%,收報17,809點。然而,當日成交額卻縮減至港幣677億元,為今年5月初黃金周假期以來新低。 港股作為一個開放的離岸市場,最近兩年來卻面臨流動性大幅下滑的窘境。港交所資料顯示,2021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港幣1,667億元,但2023年以來,港股多個交易日的成交額不足1千億港幣,日均成交額在港幣1,100億元左右,這與今年最火熱的美股明星輝達(Nvidia)相比,輝達今年的日均成交額約150億美元(約合港幣1,162億元),幾乎與港股全日成交額不相上下。 譬如,以9月15至21日一周來看,在港股將近3,000千檔個股中,有900多檔個股是零成交,占比逾3成。成交額在港幣1萬元以下的約1,200檔,占比約4成。也就是說,7成的港股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