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選讀》「中國震撼2.0」來了? 美拉幫結派圍堵 真正目的曝光

中國大陸真的「產能過剩」?《華爾街日報》多次以「中國震撼2.0」(China Shock 2.0)來形容大陸產品以低價襲捲全球的狀況。美國拜登政府更順勢揮出關稅大棒,宣布對大陸生產的電動車、半導體、鋰電池與礦物、太陽能板等7大關鍵產業產品提高或開徵關稅。

美國不但藉由提高關稅,再度揭開與大陸貿易戰的新篇章,還意圖拉攏七大工業國(G7)在內的盟國以「經濟軍演」的模式來圍堵大陸。然而據統計,拜登狙擊的180億美元(約新台幣5856億元)大陸產品,僅佔美國進口大陸貨的4.2%,引來「雷聲大雨點小」的質疑。

■第一波「中國震撼」

既然提到了「中國震撼2.0」,自然要先來理解第一波「中國震撼」。1990年代中國大陸進行一系列市場經濟改革,而隨著全球自由貿易興盛,大陸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開始大量輸出便宜商品。「中國製造」以低價競爭力席捲全球,導致全球貿易洗牌,大陸翻身為世界工廠,形成了所謂的「中國震撼」。

對於當時的美國消費者來說,第一波「中國震撼」可是好處多多。而以傳統經濟學理論來說,如果另一個國家想以低價賣給你很多實用的產品,不但沒有理由抗議,反倒該說謝謝。2019年一篇論文得出的結論就指出,大陸進口商品每多增加1個百分點的市占率,美國商品的消費價格就會下降2%,其中以中低收入者的受益最大。因此當時大陸製品對美國出口激增,大多數經濟學家一開始都不以為意。

廣告

然而,經濟學家後來發現,實際狀況恐怕沒有他們當初想像的那麼簡單。2013年,經濟學家David Autor、David Dorn與Gordon Hanson發表了一項標題為「中國症候群」(The China Syndrome)的研究報告,後來這份報告成為廣為人知的「中國震撼」。David Autor等人估計,大陸進口產品湧入,導致1990年至2007年期間美國約有150萬名勞工遭取代。David Autor與Daron Acemoglu在201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則指出,1999年至2011年期間,由於來自大陸的進口給美國國內的製造商帶來壓力,美國失去200多萬個工作崗位,受進口影響最嚴重的地區通常失業率更高。但David Autor也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動化已經產生了比全球化更大的影響,最終造成這些工作機會消失。

■美揮關稅大棒恐自傷

儘管已有經濟學家指出,長遠來看,搶走美國人工作的並非大陸,而是科技的長期影響,但是把移民、貿易等事項拿來當作罪魁禍首顯然更加方便。隨著11月美國總統大選逼近,經濟成為美國選民關注議題之際,川普與拜登都爭相打出關稅牌。拜登表示將對大陸電動車課徵百分之一百關稅,川普則喊出,如果他當選,將對在墨西哥生產的大陸車課徵百分之2百關稅。兩人都不願對中方示弱。

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看來,拜登對大陸商品加徵關稅是別無選擇的必要之舉,意在對大陸發出嚴正警告,「表明美國不會接受第二波所謂的『中國震撼』」,也就是可能破壞拜登政府重大關鍵決策的大量大陸產品進口。

拜登政府視為「必要手段」的關稅大棒,不但遭到盟友德國總理蕭茲與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警告是「破壞全球貿易的壞主意」,國際貨幣基金(IMF)更批評,拜登課徵關稅可能影響全球貿易與投資,導致供應鏈碎片化,並引發報復行動,可能會讓全球經濟付出高昂代價。IMF警告,若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最糟糕的情況可拖累全球GDP減少7%。

美國想提高關稅圍堵大陸,可能反而嚴重自傷。分析師指出,新一輪關稅將是「對所有美國消費者徵稅」。而曾在IMF負責大陸事務的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貿易政策教授Eswar Prasad表示:「新關稅或許能阻擋大陸的進口商品,但當中多數進口商品仍可能繞道不受關稅影響的國家。」

■經貿霸凌無阻陸發展腳步

美國財長葉倫指稱,大陸電動車、電池、太陽能面板領域的產能嚴重超出全球需求、呼籲美歐以戰略性與團結方式應對。但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彬直球回應,「難道美國自己不過剩嗎?」汪文彬表示,大陸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市場企業長期技術累積與開放競爭的結果是在充分競爭當中拚出來的、而不是靠產業補貼補出來的、完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與公平競爭原則。

其實就連美國國內對於政府強調的大陸「產能過剩論」也迭有批評。葉倫近期接受美國公共媒體公司(American Public Media;APM)旗下經濟電台節目《Marketplace》採訪時,再次提起相關話題,就慘遭節目主持人Kai Ryssdal直接拋出1句質問打臉,「有沒有可能我們只是在這些領域被中國大陸打敗了?」

彭博社專欄作家費克林(David Fickling)也撰文狠批葉倫正在「拋棄200年最基本經濟學原理」,來阻擋大陸乾淨能源科技,認為葉倫的計畫是一場保護主義災難。費克林指出,如果一國能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商品,你不應該增加關稅,你反而應該進口該產品,並且輸出你的國家中生產效率更高的商品。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良率不及台積電4成!三星2代3nm製程爭奪輝達訂單失敗
太冤枉了! 勞保保費繳3倍卻遭拒給付 最新欠費職業工會曝光 勞保局教戰一招保權益
5月底政府發錢 這筆近10萬元一次入帳 勞保年金最新統計雙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