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ESG杜拉克

科技發展、企業經營與學術理論潮起潮落,真正能通過時代考驗者幾稀!在當前諸多財經文字雲中,ESG占有醒目的位子且擁有巨大的量體。很意外的,與資本主義思潮格格不入的社會文字雲中,ESG也不遑多讓!看來,「兼容」正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昇華到另一個境界,魚與熊掌不再是不能兼得的互斥命題。

首先釐清兩個英文單字。過去,「Profit」是無商不奸者的標籤,相對應的「Benefit」是滿有情懷從事公益者的名片。環境和經濟不相容、人權與經濟不相容,正如左派與右派總是沒有交集。但管理學宗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認為,懷抱善意不見得能善盡社會責任,企業如果連損益平衡都做不到,便是不負責任,形同浪費社會資源。利潤乃是企業根基,沒有獲利的企業恐怕無法奢言其他的責任,沒有獲利的企業無法成為員工的好雇主、不是國家社會的好公民,遑論社區的好鄰舍。

當經濟效益並非企業唯一的責任時,如何能取得兼容優勢,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創辦人Klaus Schwab教授所倡議的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與當紅的ESG如出一轍地採取了兼容的路線,並強調平衡。但,創造與分配的效率如何提升,依舊有賴匍匐前行與驗證的模糊路徑。傳統經濟學的生產要素提升生產力,可能有賴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否則善意不足以支撐善盡社會責任的情懷,善意恐流於想像,解決不了當前盤根錯節的重大問題。彼得.杜拉克經典詮釋:管理是「提升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遂成為一股清流,激發傳統生產要素創造價值的關鍵,他進一步點出創新的貢獻:「創新之前,每種植物都是雜草,每一種礦物也都只是石頭而已…」ESG需要創新,創新需要企業家精神,社會需要支持企業家精神的氛圍,而非用風險意識框住可能。

資本的效率與效能困境,體現在許多企業營運的環節中。例如,多年前,我在快速消費品(FMCG, Fast-Moving Consumer Goods)產業的學生告訴我,台灣一年上市的瓶裝飲料約有400種,但能存活超過一年還在通路貨架上的只有兩種。各位讀者沒有看錯,只有0.5%的新產品能通過嚴峻的消費者考驗,其他99.5%的創新投資均屬無效的浪費。對企業的挑戰是難以確認各種營運投資的有效性。降低各種浪費不僅僅為了取得成本優勢,拉高層次看,那是善盡社會責任。當年的困境改善幅度有限,但在預測工具日臻成熟之際,吾人依舊對未來充滿希望。

廣告

OpenAI最新大型語言模型GPT-4在使用者的擁簇下再度刷新版本更新的速度,當道的AI如何與ESG搭上線,呼應杜拉克思想的多重宇宙:創新、企業家精神、知識工作者、生產力與社會責任。經營者對AI關注的重點,宜從僅在技術層面探究其工具性與實用性,大幅拉升至要素稟賦的生產力對整體社會的貢獻。資本生產力、土地生產力、人力(才)生產力均需要透過管理思維不斷精進,才能在當前所有資源受限於傳統模式中日漸枯竭的窘境,找到多維兼容的突圍之道。

杜拉克辭世前,見證了他的思想穿透了互聯網時代,但遺憾地他沒有目睹行動裝置對人類社會所啟動的全面革命。後續物聯網革命在疫情封控之後,可望成為下一波經濟成長的種點領域,其中車用半導體支撐2023年,以及GPT-4支撐了運算需求的另外半邊天。人文宇宙如何關照科技宇宙?「21世紀的管理挑戰」第四章中,杜拉克聚焦談資訊的挑戰,他提出資訊革命正在進行中,此革命會讓企業及個人對資訊的定義產生重大改變,但重點不在科技、機器、技術、軟體或速度而在於觀念。過去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把重點放在資料處理的科技(T),而新的資訊革命則會聚焦於資訊(I)。

以筆者非常喜愛Nigel Willson(AwakenAI創辦人)的一句話做結論:There is no business without data, and there is not data without business,所有生意都生成數據,所有數據都生成生意。這一波蜂擁而至的各類轉型均有賴數位化打底,智能生活在數位化中生成的巨量資料,如何加以探勘採礦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生成」狂潮中,您看懂了嗎?您從ESG視角看懂了嗎?您從杜拉克視角看懂了嗎?轉型成就不僅歸屬個別企業,也是吾人順利邁向下一個社會的關鍵。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全球伺服器出貨升溫 TrendForce:明年看增5%
看好經濟復甦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央行最快明年2月 QE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