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投資績效與停利停損的風險控管

對於具有投資屬性的機構而言,如何產生穩定與期待的獲利,相信是經理部門的重要經營目標,而達成投資績效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資金規模,但累積雄厚的資金投資就沒有風險嗎?

事實並非如此,所累積的資金將直接面對市場預期獲利的挑戰,諸如資金是否有效管理與市場交易的流動性風險等,並非擁有資金就可以確保投資績效。

■規模與績效關聯性

提高資金規模可以達成較佳投資績效的見解,歸納如下:

「資金籌碼」:交易若有充裕籌碼,不論處於何種市場情境,長期而言可以獲得較佳投資成果,主要基於籌集足夠的資金,資本市場價格下跌時可透過攤平成本方式逢低加碼降低原始持有成本,市場波動劇烈時有較佳之交易優勢。

「時間優勢」:以長期持有取代短線進出,雄厚之資金優勢在於時間因素,持有期間較短的投資通常是一次性地買入標的,市場一旦發生利空資訊時,股價可能會過度下跌,此時雄厚且充裕的資金就能進場以時間換取獲利空間。

運用攤平成本方式仍需選擇價格被低估之標的,持續買進對股價可產生支撐效果,因此待市場信心恢復後,即可反映投資標的合理價格。擁有資金優勢亦需留意流動性風險,市場需有足夠交易量,才能維持合理市場價格,尤其當市場流動性不足時,若是折價交易,將會喪失交易優勢。

■停利與停損考量

投資勢必面對停利(Take-profit, T/P)或停損(stop-loss, S/L)的抉擇,涉及企業內部控制與決策者之思維,而基於短期資本利得交易或長期持有領取股息之目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損益表現與操作模式。

廣告

停利是鎖定市場投資收益之策略,透過預先設定的交易價格,並於達到此價格時售出持股實現預期收益,防止市場價格下跌導至收益降低或衍生損失。停利策略有助於市場大漲時仍保持理性,不受市場羊群效應所影響。依據投資內控制度作業程序,宜先設定一個明確收益目標,並在達到目標時執行交易,能夠有效規避市場反轉時的風險,保障投資之利益。除停利的獲利實現,停損同樣是重要的市場風險控管策略,進行投資標的操作,應事先設定停損底限價格,更佳地控制風險於可容忍範圍。

停損機制多已納入法人投資的內部控制,同理是否該設置投資標的的停利點,多涉及經理人對於市場看法,關鍵在於是否明確制訂持有與出售的控制流程,依據主觀之損益幅度判斷未來市場價格多半有些不確定,因此若專注於取得合理收益,應於設定交易區間內實現大部分收益。

不同於追高殺低的市場從眾行為,釋出持股的最佳策略應該是在價格上漲階段,正如市場參與者常引用的比喻「投資秘訣是在電梯上升途中,從其中一樓先出來,再搭乘另一台上升的電梯,可確保一路往上」。因此,當持有標的資產市值大幅上揚,若沒有即時出售,萬一再次市值向下修正,才不至於產生錯失良機之遺憾。

通常,成長型股票觸及底部後會上漲,然後可能再次下跌,某些情況下會恢復上漲,保守方式會採鎖定收益以避免未實現收益隨價格向下調整遞減,釋出資金再轉移至價格上漲潛力之標的確保收益。投資操作停損及停利機制,關係經理人績效是否達成,也需視個股表現及市場趨勢,一併考量收益與風險時,會考量投資組合之配置比例及風險值(VaR),若實際風險值與配置存在落差時,應適度調整投資組合配置。

畢竟,資金規模涉及企業籌資能力,市場風險承受度與經理人績效指標(KPI)則影響最終投資績效表現,尤其應審慎履行取得資金後所涉及最初對於利益關係人之承諾,如何於市場劇烈變化時仍能達成穩健的投資績效將持續挑戰企業之經理團隊。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中鋼明年元月、Q1內銷開平低盤
英業達 攻5G專網智慧工廠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