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崛起中的「工業人民幣」

當美元與黃金掛鉤時,美元俗稱為「美金」,而當美元用於石油結算時,美元被稱之為「石油美元」;現今中國大陸工業與製造業的強勢崛起後,既非金、也非石油為本的人民幣當可以「工業人民幣」來定位。

貨幣之所以為貨幣,當是有「貨」才有「幣」,而非有幣而無貨,若果如此,通膨或惡性通膨就必將接踵而至,阿根廷就是最好例子。而現今去工業化的美國,必須力保中東國家就其石油交易須以美元結帳,帶動對美元需求,否則美元的國際地位將會不保,然在中東地區又須力挺以色列,而成兩難。為此,在美國的主導下,美國手裡的「貨」就是「軍備」 與「軍事實力」,中東國家也不得不從。

大陸「新三樣」已對G7的多項工業造成威脅

就中國大陸而言,現今已是世界工廠,出口由原先的輕工業產品快速地轉型至具高科技內涵的工業產品,現今太陽能板、電池、電動車的「新三樣」就是代表,而其對七大工業國(G7)的相關工業產品已形成相當的壓力,以汽車工業為例,更有人擔心中國的電動車發展將團滅西方及日、韓汽車產業。

上述說法或許有些誇大,然近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史蒂格里茲(Joseph E.Stiglitz)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道:「美國從未預料到會有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 因此「並非是中國出現貿易違規,而是美國出現了戰略錯誤」,「相對於中國,我們對工程的投資不足」,「(中國)讓自己處於比較優勢,而我們還沒有接受這一點」,他說,「即便中企沒有在本國獲得補貼,也可能憑藉其經濟規模和工程師數量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證諸上述史蒂格里茲的說法,渠已深知,現今中美在工業及製造業上,刻正面臨我消彼長的交叉,而此一「戰略錯誤」很可能將會是世紀性的。

廣告

美國工業空洞化 是難以扭轉的戰略錯誤

美國是沒注意到上述「戰略錯誤」的發生嗎?其實,當年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婉拒歐巴馬總統之請,讓蘋果棄中返美製造時,就可以看出美國的環境已不適合工業及製造業的發展,故其產業空洞化的問題,並非「戰略錯誤」,而是更嚴重的「戰略無法扭轉」問題。

現今中國大陸全力發展工業及製造業,並且全力引進數位科技及人工智能,再加上軍民融合的發展,更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14億人的廣大市場現正提供其產業更大的規模經濟動力以施展其「超越式進口替代」 (如華為取代蘋果?),再加以其廣大中產階級的興起,更提供其產業發展的厚實沃土。

在工業與產業背後支撐的脊梁當然是人才,史蒂格里茲在訪談中提到的「工程師數量」的確是個重點。事實上,台灣媒體較少提及的是,中共在2021年7月時進行了一次大教改,把揠苗助長的升學補習班及營利機構全部關閉外,連在美上市的補習班公司股票也讓其下架,除徹底要求教學正常化外,也嚴禁教師私下進行收費補習。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也把大學及職業教育的學生比例再作調整,其改革的路線比較接近德國,是以技職體系為主幹,從而成就其龐大而堅實的工程師隊伍以鞏固其長期工業發展優勢。

工業已成大陸金飯碗,人民幣可望啟新頁

就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農業問題上所說,要「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裡」般,現今中國大陸的工業也已是他們的金飯碗,中國大陸一再強調,絕不可犯美國去工業化的錯誤。現今,中國大陸強勢的工業發展,配合其大量購買黃金,就是支撐人民幣含金量高的「貨」,故就人類貨幣的發展史來說,現今中國大陸以工業為基石的「工業人民幣」,既已打開新局,也開啟歷史新章。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社論》論海外就業劇減二十多萬人的迷思
純網路保險公司正式開放 金管會明年8月開始受理申請執照
基金定期定額 出現品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