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浦曲線斜率善變,很難藉就業數據去預測通膨

MoneyDJ新聞 2023-09-06 10:39:18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Jon Sindreu週二(9月5日)撰文指出,布朗大學經濟學教授Gauti Eggertsson、伯恩大學貨幣總體經濟學教授Pierpaolo Benigno今年稍早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職位空缺明顯高於求職人數時,職缺失業比例與通貨膨脹率之間才會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係。

Sindreu直言,鷹派、鴿派顯然都不願承認很難藉就業數據去預測通膨。

聯準會(FED)研究人員在今年7月發表名為「沿著非線性菲利浦曲線降低通膨(Reducing Inflation along a Nonlinear Phillips Curve)」的研究報告。

華爾街日報知名FED觀察家Nick Timiraos 8月29日撰文指出,美國7月每名失業者對應1.51份職缺、創2021年9月以來最低比例。

歐洲央行(ECB)管理委員會委員施納貝爾(Isabel Schnabel)8月31日在一場由ECB、克里夫蘭聯邦儲備銀行通膨研究中心主辦的會議上發表談話時指出,沒有一體適用的菲利浦曲線(Phillips curve),不同部門和國家之間的曲線顯示通膨率將呈現不同的下滑速度。此外,菲利浦曲線斜率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

施納貝爾表示,Eggertsson的研究顯示,勞動力短缺(職缺高於失業人數)導致美國通膨率迅速飆升、意味著菲利浦曲線變陡。

廣告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前總裁伊文斯(Charles Evans)去年10月指出,美國通貨膨脹率迅速上升可能與菲利浦曲線暫時變陡有關,這條比平常更陡峭的菲利浦曲線是源自勞動力市場緊繃與供應鏈問題(上游供應商人力短缺引發缺料、缺零件)之間不尋常的交互作用。

伊文斯表示,2019年當美國失業率處於與現在相同的偏低水準時、並未面臨上述額外的供應鏈干擾,因此當時的人力市場吃緊對通膨的影響較小。

澳洲媒體《ABC News》2月報導,白宮前經濟學家莎姆(Claudia Sahm)撰文指出,FED和其他國家央行應摒棄「菲利浦曲線」意識形態。

莎姆2月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需求管理並非應對供應驅動(源自大流行、烏克蘭戰爭)通貨膨脹的有效方法,FED可透過升息壓低需求、但無法拉高供給。

(圖片來源:聯準會)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延伸閱讀:

葉倫:美國經濟有望軟著陸,中國仍有很大政策空間

經濟諮商理事會:今年底前FED至少將再升息一次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