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成為零食王國

一日三餐不再是既定的飲食規律!美國食品大廠近來發現零食銷售竟出現大幅增長。此現象與愈來愈多民眾用零食來取代正餐有關。

■"Snacking today, it is pervasive," said Sally Lyons Watt,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at the market research company IRI. "It's a lifestyle."

根據美國大型食品公司近來發布業績顯示,零食銷售正出現大幅增長。像是多力多滋、波樂多洋芋片、PopCorner爆米花、Smartfood爆米花脆片與SunChips多穀類脆片等零食,第二季淨銷售都有兩位數的增長。Pirate's Booty泡芙零售銷售激增32%、SkinnyPop也成長約17%。

業者解釋,零食銷售衝高,有部分原因是與這些食品售價變得更貴有關。此外在疫情趨緩、民眾回歸到正常生活後,他們也需要可以帶著走的食物。不過當中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民眾的飲食習慣已經出現轉變,愈來愈多人開始用零食來取代正餐。根據億滋國際食品公司發布的調查指出,全球約有64%消費者聲稱,他們寧可一天吃多次零食,而不是幾頓正餐。這項比重比2019年的59%增加。另外還有62%受訪者說他們每天會用零食來取代至少一餐。

時代變遷影響飲食習慣

美國民眾的飲食習慣通常隨著時代改變。工業革命造就一天三餐的規律模式。20世紀初的食品包裝革命又把零食引進飲食的主流。大型超市會陳列不勝枚舉、具有明亮風格包裝的零食,以提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廣告

疫情期間,數百萬民眾的工作形態改變則增加了更多吃零食的機會。該趨勢雖對零食製造商是一大利多,但對人體健康可就不是什麼好事。

據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統計,美國零食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166億美元攀升到2022年的預估約1,506億美元,2027年可望還將擴增到1,696億美元。該零食市場主要包含水果零食、冰淇淋、餅乾、點心棒、糖果與鹹味小食等。

IRI市場研究機構執行副總裁韋特(Sally Lyons Watt)說道:「今日的零食無所不在」,「雖然直到最近,它已儼然變成一種生活型態。」

Smithsonian美國歷史博物館食物歷史學家楊恩(Ashley Rose Young)指出,也許一日三餐在今日已經變成飲食常態,但在過去卻絕非是標準化的生活模式。她說拜工業革命之賜,當時工廠規定勞工的固定用餐時間,當中包括上班前、中午休息時段與下班後,來為勞工補充更多體力,也使得這些用餐時間日後在美國變成標準化的模式。

外送崛起助長零食消費

在同時間,民眾對於零食的態度也出現變化。19世紀像是花生等在街頭販賣的小吃,多與勞工階層及窮人有關。作家卡洛爾(Abigail Carroll)寫道,當三餐、特別是晚餐、變得一種社交習慣、講求用餐禮儀與有更嚴謹的界定後,吃零食成為越界的行為。

這也使得食品業者力圖改變社會對於零食的既定看法,他們認為要把零食從街頭帶入家中,可行方式就是透過包裝讓零食改頭換面,以增加它們的吸引力與延長保存期。因此Cracker Jack,一種混合花生並且裹上焦糖的爆米花應運而生。為了提高產品的賣相與維持口感,業者為Cracker Jack製作新的包裝,並在內層塗有特別的蠟,這項創舉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也為日後零食業打開新的大門。

之後隨著美國文化與技術的改變,加上微波爐在1955年誕生,為零食包裝創造新的形態,這些都造就美國零食文化更加蓬勃發展。在過去,嬰兒潮與X世代傾向在下午或傍晚吃零食,不過到了千禧世代,他們從早上起來就吃起這些零食。然而到了疫情期間,又有新的改變發生了,民眾開始在睡前吃零食。

專家指出,有部分原因是民眾白天花更多時間與孩子一起,導致他們必須將工作時間推延後晚上才能進行,這時候零食就成為補充體力與精神的最佳來源。此外這段期間標榜15分送抵的食物外送服務突然大幅崛起,也助長晚間吃零食的風氣更為盛行。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中鋼內銷價 傾向開平低盤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
美復甦太強 反衝擊全球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