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維-談亞當史密斯的「一雙看不見的手」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300歲冥誕,其學說影響後人深遠,尤其是那淺顯易懂的金句招牌:「一雙看不見的手」。圖/freepik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300歲冥誕,其學說影響後人深遠,尤其是那淺顯易懂的金句招牌:「一雙看不見的手」。圖/freepik

今年剛好是1723年出生於英國的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300歲冥誕。史密斯氏的傳世經典之作《國富論》備受推崇,對於經濟學的創立有極大的貢獻,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世人尊稱為「經濟學之父」。他的母校格拉斯哥大學熱烈舉辦「Smith Around the World講座系列」等紀念活動,希望能加深大家對這位經濟學之父的了解。

■經濟學之父300歲冥誕,

學說影響後人深遠

根據亞當史密斯的看法,交易可鼓勵分工,提高生產力,並促進財富創造。古代居住在鄉村裡的居民大多是同一個宗族,那是一個封閉的社會,生產主要是為了宗族內部的自給自足(production for use),沒甚麼交易,由於都是熟人,更無所謂的交易成本。

「生產是為了要交易」(production for exchange) 是亞當史密斯提出的遠見,他主張專業生產,再透過「交易」,擴大經濟規模,建構強且有力的供應鏈,分工合作,來增加整體經濟的附加價值(即國富)。不過,隨著快速工業化與都市化後,人口大量往都市遷移集中,都市裡住的人幾乎都是彼此不認識,陌生人間的交易成本當然相當高。

後來,隨著歐美財產權制度的發明,加上單一市場經濟的整合,大幅降低供應鏈個別環節之間的交易成本,促成陌生人間的分工合作,使得生產規模擴大,迅速累積財富。若以此尊稱亞當史密斯為供應鏈鼻祖,實不為過。

但是,大家似乎不甚清楚他這偉大的創見,反而人云亦云,只記得他「自由放任」的主張,尤其是那淺顯易懂的金句招牌:「一雙看不見的手」。其實,亞當史密斯在厚厚的《國富論》這本書中只提到過一次,這雙「看不見的手」是他用來形容當時英國與北美洲間的貿易,因風險極高,商人必須要耗費心力避險,無形中造福了本地經濟。這金句早在莎士比亞的劇本中就已出現過,並非他首創。

廣告

在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下,亞當史密斯主張,政府應該儘量少干預(或少管理),在個人的理性與自利下的分工合作,透過「一雙看不見的手」,自然促成整體經濟的附加價值(即國富)及就業機會,福國利民。

■反思「自由放任」,

避免誤入「公地悲劇」陷阱

不過,可能是世人只記得他那「一雙看不見的手」的妙喻,而將亞當史密斯與「自由放任」畫上等號,認為他主張個人自利與自由放任,保證一定會得到群體的福國利民。其實這可不一定,連亞當史密斯及其信徒們也沒說這是牢不可破的定理。其實,他在其《國富論》裡就曾舉了60多個反例。

國際知名的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Garrett Hardin)特別提醒世人「自由放任」導致「公地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警訊。記得十幾年前台灣某重大選舉將屆,因選情緊繃,執政黨的某交通部長臨時宣布,為讓中南部北漂的國人早日返家團圓,春節期間高速公路的過路費全免,瞬間高速公路變成沒有管理的「公地」,結果造成大塞車,大家苦不堪言。後來就沒有人敢再提高速公路假期過路費全免的主意,反而支持「高乘載管制」的嚴格規定。

另外,台灣的農政單位怕得罪農民,而讓農民「自由放任」的去生產所導致的惡果也不遑多讓,衍生出許多供需失調與產銷失衡的後遺症。在面臨氣候變遷與全球農產品競爭的雙重壓力下,生產力的提升當然刻不容緩,但我農政單位並沒有嚴格的生產管理配套措施,不管是專業農或兼業農,也不管是小農或大農,都讓農民自由放任的去生產。在齊頭式的生產補貼或補助下,農民「一窩蜂」式的拚命生產,造成惡性競爭與供過於求,甚至「劣幣驅逐良幣」,市場崩盤,卻回過頭來又要政府出面補貼來收拾殘局,造成更大的農損浪費。

值此亞當史密斯300歲冥誕之際,我們應藉此機會好好回顧審視亞當史密斯的主張與貢獻,導正一窩蜂式「自由放任」的民粹迷思,調整政府的相關配套措施,避免屢屢誤入「公地悲劇」的陷阱。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宇資業外補 11月每股賺13.47元
全球伺服器出貨升溫 TrendForce:明年看增5%
環球晶明年產能翻倍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