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AI助省電 資策會推智慧用電服務

【時報-台北電】資策會近期積極推動社會數位轉型,而用電、節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社會數位轉型的核心之一。適逢炎炎夏日,家戶用電量節節攀升,加上第二季本土疫情來襲,帶動WFH在家辦公趨勢,更導致住宅用電量飆高,顯示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已經來到。

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所(數位所)組長洪永杰表示,台灣住宅用電量攀升,但民眾卻無從得知家中哪些設備耗了多少電、如何改善用電行為。看到此一痛點,數位所推出的非侵入式用電指紋圖譜技術,搭配AI技術,幫助家戶從單一電器開始,逐漸改善用電行為。目前已在新北市16個行政區、100處社區導入,年均節電率5.85%,到夏季用電高峰平均節電率可提高到平均節電率9.05%。

洪永杰觀察,台灣的住宅部門用電呈現緩步成長的趨勢,以2020年來看,住宅部門的電力消費成長6.4%,遠高於工業部門的2.1%。其中原因,除了夏季溫度屢創新高外,又有許多人因疫情在家辦公,導致住宅空調用電增加。

儘管節電是大家的共識,但對於住家來說,其實較難著手進行。行政院近年積極佈建低壓智慧電表,預期在2024年完成共300萬戶低壓智慧型電表系統建置。

洪永杰分析,雖然該智慧電表可以提供用戶「總量」的電能源使用資訊,但用戶卻無法得知「個別」電器負載的電力消費,也無法得知哪些設備在哪一些時段特別消耗電力,這樣一來,民眾就算有心要調整個別電器的用電幅度,也無從下手。

此外,洪永杰也指出,智慧電表無法即時提供資訊,更無法在用電量異常、電費超標之前發出警示,民眾只能等待兩個月一期的帳單,才能查看用電量,更缺乏有效的引導以及客製化與易執行的節電方案。若用戶想要進一步了解家中電器設備的用電狀況,以目前來說,需要仰賴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該系統屬於侵入式負載監控,不過整套系統價格高昂,且不同廠牌之間設備兼容性不足,加上還需要進入民眾家中佈建多樣感測裝置,對民眾來說在經濟上、心理上都是不小的負擔。

廣告

看到這些痛點,資策會數位所推出一套針對住宅部門的智慧用電節能服務,洪永杰解釋,該服務可以做為民眾用電知識的權利,是以電表數據,開發NILM技術(非侵入式電力解析),從家庭總用電數據結合AI技術,可以基於單一電表,辨識單一電器的負載。

舉例來說,該系統可分析出電視、冷氣、洗衣機、飲水機等耗電度數,也可依照設備逐時用電做分析。而在用電資料的應用上,用戶則不用苦苦等待帳單,而是可以隨時查詢逐時的電力消費,抓出家中高耗能的設備。另外,也能針對個人化用電預測,以明日氣溫來推估明日用電度數,並會在每週/每月發送用電分析電子報,讓消費者「無痛」調整用電行為,聰明節電。

對電力公司來說,這樣的數據未來能協助電力公司更精確掌握電力需求動向,提高電網預測與調度能力;消費者則可掌握即實用電變化,並配合電價變動調整用電行為,讓民眾從「被動式的能源消費者」,轉為「主動參與者」,進而節省電費支出。能源主管機關,則可以掌握住宅部門用戶群的電力消費行為,規畫下一階段住宅部門的完整節能政策。(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劉季清/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