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轉型「新三樣」有成 台美日韓進口陸製蓄電池倍增

隨著中國大陸的貿易結構轉向科技屬性的「新三樣」,包含電動車、太陽電池與鋰電池,台美日韓對中國大陸的蓄電池10年進口倍數增長。

從財政部統計來看,半導體產業國際分工生產我國自陸港積體電路亦迅速成長,10年來增加117億元,增加2.2倍,比重在2成以上稱冠。此物手機及通訊器、電腦及其附屬單元、電腦零附件各增15到20億美元。中國大陸居全球PCB產基地,自陸港進口印刷電路成長14億美元,增幅達2倍。

另外用於充電系統的變流器及感應器、蓄電池10年來增加1.8倍,也是進口增加較速的貨品。陸港輸入減少較多的貨品為不銹鋼扁軋鋼製品,10年來減少8成多,主要是因為台灣對中國大陸的產製的課徵反傾銷稅所致。

南韓這10年來陸港貨品多高速成長,原因包括中國大陸競爭力提高城替代性以及兩國2015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大幅降低關稅。進口品10年來增131億美元最多,主要是中國大陸官方戮力支持及外國企業去投資晶圓廠,記憶體接挹注產能擴張。

其次金屬化物增89億美元、蓄電池增79億美元、氧金屬酸鹽增23億美元,3貨品增加集中在2018年到2023年間,都是南韓積極跨足電動車領域,亟需尋求電池與電極材料供應有關,此外南韓自陸港進口小客車增8億美元,也是以電動車為主要增長項目。

日本方面,在手機、電腦、紡織服裝消費品對大陸依賴度頗高,惟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日本勞力密集的產業已逐漸轉向通南亞,因此紡織、塑橡膠等產品10年來進口下滑。不過,日本自陸港進口較多是蓄電池增20億美元,增加3.1倍,主要是以鋰離子蓄電池、金屬氧化物、汽車零附件等亦明顯增加。

廣告

仍穩居美國自陸港輸入前2,顯示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之角色短期間尚難被取代。受碳排限制與政府補貼激勵電動車買氣,美國對蓄電池需求處於擴張階段,2018年到2023年自陸港進口擴增135億美元,排名挺進第3;此外10年來美國自陸港進口蓄電池增長11倍。

台、韓近10年自陸港進口分別擴增6成、7成,皆由積體電路推升。而隨中國大陸外貿結構轉向科技屬性的「新三樣」,4經濟體自陸港進口蓄電池倍增,尤以美、韓為最。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拜登防不了?大陸取得輝達AI晶片破口 美媒點名這家台廠
新任勞長是「她」!勞動部將變功德院?勞團批資方打手
有這種好康?「退休一次領3條錢!」快來資格符不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