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會津的喜多方拉麵:「早餐拉麵文化」落地生根,領略「御三家」的美味

福島縣會津地區的喜多方拉麵是日本三大拉麵之一。這種深受全國粉絲喜愛的美味,為何會在這座小城裡誕生呢?我們走訪了被譽為「御三家」的老字型大小拉麵店,對喜多方拉麵的歷史和引發熱潮的契機進行了採訪。

福島會津地區的喜多方拉麵與札幌拉麵和博多拉麵並稱為「日本三大拉麵」。

上世紀80年代喜多方市掀起拉麵熱潮時,人口剛剛突破3萬。規模如此之小的一座城市,鼎盛時期竟有120家拉麵店分佈在大街小巷,味道可與大城市媲美,乃至早餐吃麵的獨特「早餐拉麵文化」在這裡落地生根。


喜多方最有名的拉麵店「阪內食堂」的後廚。從早7點起就接單不停

寬卷麵的鼻祖店——源來軒

中餐館源來軒懸掛著「元祖」的招牌,是喜多方拉麵的鼻祖店。

問到店裡有什麼推薦的拉麵品種,得到的回答是:「那還得是普通的中華蕎麥麵。」外觀看上去簡單樸素,與「元祖」之名相符,醬油風味的湯底口感清淡卻回味悠長,筋道的中粗卷麵能更好地掛上湯汁。吃起來美味可口,「喜多方拉麵天天吃都不會膩」的讚譽果然名副其實。


喜多方拉麵的鼻祖店源來軒。從喜多方站步行6分鐘


簡簡單單卻回味悠長的源來軒拉麵(醬油風味)

創建者是大正末期從中國來日的藩欽星。據說他在長崎和橫濱打了一段時間工之後,來投奔在喜多方西北的迦納礦山工作的叔父,但卻沒找到工作,於是就擺攤賣起了中華蕎麥麵。他一邊回憶著故鄉的味道,一邊自己不斷鑽研,後來就創辦了源來軒。

藩欽星發明了「扁平多加水熟成麵」,即加入大量的水後,再慢慢醒麵。他毫不私藏,將配方傾囊相授,教出了眾多弟子,後來還誕生了以源來軒的麵條為樣板的製麵廠。


源來軒門前的立牌上記錄著店史

廣告

滿古登食堂研製成功醬油風味湯底

喜多方拉麵的特點便是使用這種扁平多加水熟成麵。湯底多為醬油風味,不過鹽味也人氣頗高,還有拉麵店提供味噌拉麵和沾麵。源來軒、醬油風味的代表滿古登食堂、鹽味的阪內食堂,這三家麵店在當地被稱為「御三家」。


滿古登食堂的拉麵入口香糯,讓人欲罷不能

正如滿古登食堂和阪內食堂,喜多方有很多拉麵店都命名為「食堂」,對當地居民來說,是每天必去的稀鬆平常的存在。也有不少狂熱粉絲「今天醬油味,明天鹽味」,一天去一處,對滿古登和阪內雨露均沾。


喜多方市政府附近的滿古登食堂。和阪內食堂都是開門前就排起長隊的人氣店


榻榻米的內堂的確給人食堂的氛圍感。這裡也是遠近馳名的澆汁豬排飯(1050日圓)名店

滿古登食堂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創辦,初代店主佐藤梅以前經營一家小旅館。佐藤積極改良湯底,用小雜魚乾和豬骨做高湯的醬油風味湯底相傳就是滿古登原創的。

湯底的味道偏濃,很有層次感。同時又兼備清爽的餘韻,讓人每天都想吃上一碗。收銀處還銷售速食拉麵可作伴手禮,肚子雖然填飽了,但還是忍不住伸手想帶走一些。


小雜魚乾和豬骨的混合湯底,清淡與醇厚相得益彰

阪內食堂,馳名全國的鹽味拉麵王牌店

喜多方的拉麵店裡,要論全國知名度,當數阪內食堂。肉蕎麥麵是店內的招牌拉麵,上面蓋著滿滿一層叉燒肉,甚至連拉麵都看不見。


阪內食堂的招牌拉麵「肉蕎麥麵」。叉燒肉分量十足,軟爛入味,吃起來口感卻很清淡


阪內食堂的外觀。在滿古登食堂對面,中間隔著市政府

創建者阪內新吾最早在老字號上海食堂當學徒,1958年(昭和33年)自立門戶。鹽味的湯底以豬骨熬製而成,添加了少量用於煮叉燒肉的醬油。湯底既有鹹味和高湯的鮮味,又因口味偏淡,所以與大量的叉燒肉、香糯可口的麵條也相得益彰。

阪內食堂之所以聲名遠揚,很大程度上得益於1988年成立的連鎖店「喜多方拉麵阪內」(經營麵食),連鎖店由初代店主擔任顧問。創建者迷戀阪內食堂的美味,一心想要將其發揚光大,現在以東京為中心,已在全國開設了60多家連鎖店,甚至還開到了美國。該連鎖店為喜多方拉麵的招牌和風味在首都圈的推廣做出了貢獻,也在消費者頭腦中植入了「喜多方拉麵非阪內莫屬」的印象。


金黃色的鹽味湯底。有不少人為了一嘗「元祖」阪內的味道,專程來喜多方遊玩

阪內食堂和滿古登食堂從早上7點開始營業。

現任店主阪內章一說:「早上起來為營業做準備或給孩子做便當,開了燈之後,就會有老主顧進來問『開門了嗎?』『能煮碗麵嗎?』」早餐拉麵文化為工廠下夜班和早起幹農活的人提供了就餐保障,自然而然地在喜多方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第2代店主阪內章一誠懇對待本地熟客

孕育釀造業和拉麵店的飯豐山之水

喜多方拉麵能出圈到日本全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喜多方的歷史、風土以及當地居民的氣質。

江戶時代,這裡因位於會津藩北部而被稱為「北方」。據說,雖然鶴之城(若松城)所在的會津若松是封建的武家社會,但從那時起,這裡就是風氣自由的商業地帶。1875年(明治8年),近鄰5村合併,起了個吉利的名字,「喜多方町」由此誕生。

這裡盛產酒、醬油和味噌。為釀造業撐起一片天地的,是入選「平成名水百選」的飯豐山的栂峰溪流水。優質的水源才能釀造出美酒和高品質醬油,才能製作出美味的多加水麵和湯底。

喜多方市醬油倉庫四處林立,為拉麵店的經營提供了很大便利。據說滿古登食堂的湯底就是在當地醬油店的幫助下製成的。使用不同店家的醬油,製成的湯底和叉燒肉的口味也各不相同,而且店裡專用的特供品也很好進貨。得益於此,每家店都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多家拉麵店在一座城市共存。


復古小巷商店街上的若喜商店,對外開放磚石結構倉庫和倉庫大堂,是醬油和味噌的名店


阪內食堂的叉燒肉,浸在醬油裡用小火慢燉

與倉庫之城一起全國「出圈」

在拉麵之前,喜多方從70年代起,就掀起了「倉庫之城」的熱潮。

舉辦攝影展,電視中播放專題節目,以此為契機,釀造業等行業倉庫林立的風景引發熱議,遊客逐漸多起來。不過,只是讓遊客來街道裡逛一圈就回去,還是有些遺憾。於是市工商觀光科在1983年跟旅遊指南雜誌攜手合作,推出了當地深受好評的拉麵。

此後,電視節目和雜誌紛紛前來採訪,遊客人數也急劇成長。再加上阪內食堂開辦了連鎖店,喜多方拉麵逐漸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


懷舊小巷商店街的喜多方拉麵神社。特產琳琅滿目的店內供奉著拉麵碗

身為擴大喜多方拉麵粉絲圈層的「功臣」,是不能忘記帶點土特產回去的。其中享有極高人氣的是大家熟悉的黃盒子——河京喜多方拉麵。

河京原先是生產滑子菇罐頭的企業,約30年前,在當地拉麵店的幫助下,開發出了生麵和濃縮湯底成套出售的產品。企業發揮自身的經營實力,如今河京黃盒子已成為會津乃至福島的代表性特產。


福島縣內的車站等地常見的河京「喜多方拉麵黃盒子」


河京的會津喜多方拉麵主館,叉燒肉等土特產食材琳琅滿目

堅守喜多方拉麵品牌的老麵會

阪內稱,在這次拉麵熱潮中,「老麵會發揮了巨大作用」。倉庫之城喜多方老麵會於1987年由40家拉麵店和5家製麵廠共同成立。拉麵地圖標注了加盟店的位置,好評如潮,促進了「拉麵店遊」的流行。地圖現在依然在發行。


加盟店掛著印有「老麵會」字樣的布簾。圖為阪內第一代店主做學徒的老字號人氣店「上海」

拉麵潮流使得食客激增,當地的老主顧們開始抱怨「湯太水了」「不夠燙」「麵都坨了」。為了保證店鋪的服務品質,老麵會提出了不得過度營業、儘早打烊等方針,還在衛生方面提出了改善意見。如果沒有這些舉措,則很難守住喜多方拉麵的品牌,維持人氣經久不衰。

阪內介紹說:「同行扎堆,競爭意識在所難免,這樣的措施在其他地方恐怕很難實施。喜多方自古就是商業城市,對外地人也展現出熱情好客的自由氛圍,所以老麵會才能存續至今。」

這種開放的氛圍,從藩欽星公開秘方、阪內食堂初代店主與連鎖店通力合作,以及河京將業務拓展到特產等實例中可見一斑。探尋喜多方拉麵的歷史和人氣奧秘的旅途中,我們不僅享受了老字號獨特的風味,還感受到這裡自由的風氣,收穫了很多快樂。


如果藩欽星沒有推廣扁平多加水熟成麵,就不會有喜多方拉麵熱潮的風靡

採訪、撰稿、攝影:nippon.com編輯部
協助採訪:喜多方觀光物產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