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如何度過台海最危險三個月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訪台,將是美國關閉大陸駐休士頓總領事館、限期TikTok美國資產賣給美國公司後,對大陸的另一次打擊與挑釁。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直言美國對中國的信任已瓦解,號召成立反中共聯盟,大有掀起「冷戰2.0」之意。尤其川普選情大幅落後拜登,不免讓人憂心川普在選舉最後3個月,以反中做為選戰主旋律,東亞戰爭風險升高。

這種擔憂其來有自。美國前白宮首席策略長,也是幫助川普前次勝選的顧問班農最近重出江湖,參與川普選戰事務。他透露川普已成立「反中戰略辦公室」,以國務卿蓬佩奧為首,結合國家安全局、聯邦調查局和司法部各首長要角,制定促使中共解體的綜合「作戰計畫」,暗示川普有可能激化戰爭以挽救他低迷的選情。這個說法絕非空穴來風,川普政府把一切問題歸罪中國,企圖燃起美國人仇中的心理,同時綿密使出強悍手段逼迫中國攤牌。面對美國沒有底線的挑釁,中共則顯得冷靜而克制,以免墜入為川普助選的圈套,但也不會示弱,罵不還口打不還手。

莫成美國逼戰中國棋子

美國若蓄意挑起戰爭,介入南海的合理性較低,對中方而言,南海並非是不可退讓的戰略要害,台灣卻是不可妥協的核心利益,美國一旦踩上紅線,大陸絕不會坐視不理,美國的挑釁足可將其拉進戰場。精研東亞問題的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最近警告,「中美兩國確實有可能發生武裝衝突,南海的一場小摩擦可能將周邊國家捲入,台灣問題所引發的衝突,更有可能升級成為一場對全球人類造成災難的大戰」。

面對如此險峻的局勢,台灣一些官員和民眾卻幸災樂禍,恨不得中美打一場戰爭,好讓台灣從中牟利,成為美國的保護地。這個想法非常危險,一旦捲入戰爭,必將生靈塗炭。台灣須戒慎恐懼,不要唯美國之意是從,也不要故意挑釁對岸。最重要的是,不要成為美國逼戰中國的棋子。

廣告

歷史上遭美國背棄足為殷鑑的事例斑斑可考,1973年美軍撤出越南,南越於1975年滅亡;1979年美國片面與台灣斷交,台灣一夕之間從盟友淪為棄子。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的新書中又提及,台灣很可能是川普繼庫德族之後下一個被拋棄的對象,可見被美國始亂終棄並非杞人憂天。

這段時間美國為遏制中國,同時幫助川普選情,故意刺激中國,挺台動作不斷,唯恐不能挑動大陸的敏感神經,最好引發台海衝突。處在敏感地緣要衝的台灣,當此危機時刻,千萬不要淪為中美鬥爭的犧牲品,不要攖中國之鋒,也不要做美國之卒。須知,夾在中美兩強的搏鬥賽局中,在旁觀戰都可能被踩傷,何況參與其中。美國積極運用台灣牽制中國,故意挑逗中國敏感神經,中方對台也採取越來越強的姿態,因而「武統」一詞甚囂塵上,成為民間與軍方鷹派的常用語。

美國敵視中國的情緒也持續升高,認為「台灣問題」不只是美中之間的爭議,而是中國地緣戰略擴張後,改變印太秩序的行為,美國必須積極介入。然而,美國對台灣的支持與護台姿態,並不能保證台灣一旦進入戰爭狀態,美國政府可以立即做出武力干預的政治決策,也不能保證美軍可以改變中方武統行動造成的事實,反而激化中共不惜一戰以排除外國勢力干預內政的決心。台灣如果自甘淪為美國制中的戰略棋子,只會激發中共武統的緊迫感。在美國總統大選的緊張時刻,川普如果在台灣問題上逼人太甚,大陸若認定已「退無可退」,反擊會非常強烈。

台灣尋求遠離戰火之道

長遠看,美國因應台海可能的軍事衝突,重心已由防擦槍走火轉向抑制中國軍事升級,而中方對台灣的盤算不僅是完成統一,也是反制美國軍事壓力與政治干預的頭等大事。這是兩強在台灣周邊恆久對峙的緣由,而選前這3個月正是兩邊爆發軍事衝突的最危險時刻。

從理性角度思考,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極小,但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有限度衝突對中美而言都不是不可承受,甚至還可能獲利,對台灣而言卻不可承受。處在中美對峙暴風眼中的台灣,安危不能完全操之在己,但也不能完全受制於人,必須自求多福。只有擺脫慣性思維,慎思明辨,尋求遠離戰火之道,才有可能持盈保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