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際原油減產,全球經濟前景再增風險

針對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夥伴國(OPEC+)二日宣布減產,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官員表示是為了穩定原油市場的預防性措施。(路透)
針對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夥伴國(OPEC+)二日宣布減產,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官員表示是為了穩定原油市場的預防性措施。(路透)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及夥伴國(OPEC+)二日無預警宣布,自五月一日起到今年年底,每天減產至少一百萬桶,這對全球經濟無異於投下一枚震撼彈。就影響層面而言,原本預期可望趨緩的通貨膨脹,在國際原油減產之後恐再蠢蠢欲動,甚至拉長原本已逐漸走向尾聲的升息週期;從台灣的角度來看,還必須提防外需持續低迷。總體而言,國際原油減產的後座力不容小覷。

OPEC+上次宣布減產是在去年十月,減產規模是每天兩百萬桶,主要背景是去年六月上旬到九月下旬國際原油價格崩跌約百分之三十六。而時隔半年OPEC+再次宣布減產的主要背景,仍在於去年十月減產後,國際油價雖然一度反彈,但後續走勢再趨疲軟,今年三月甚至滑落到每桶七十美元以下,相較於去年三月的一百二十美元出頭,看來OPEC+是忍無可忍了!

針對OPEC+此次宣布減產,沙烏地阿拉伯能源部官員表示是為了穩定原油市場的預防性措施,而所謂「穩定原油市場」的「低標」,據估計是每桶八十美元。OPEC+減產在國際原油市場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三日國際油價就強烈反彈約六個百分點,北海布蘭特、西德州油價雙雙回到八十美元以上。但是,無可避免地,全球經濟前景勢必蒙上陰影。

先就國際原物料價格而言,CRB指數在三月十五日降到兩百五十四點零三低點後開始反彈,二日OPEC+宣布減產更推波助瀾,四月四日又漲到兩百七十一點一五。某種程度而言,CRB指數不但是觀察國際原物料價格走勢的指標,也可能反映廠商生產成本。再進一步來看,二日OPEC+宣布減產之後,國際油價會不會步步高升?此一變數勢必牽動國際原物料走勢。

廣告

其次,國際原物料價格一旦回到上升格局、甚至讓通膨欲罷不能,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歐洲央行是否拉長升息週期?又勢必成為牽動國際經濟景氣的重要變數。尤其在三月上旬美國、瑞士幾家銀行因不敵升息而陸續出現經營危機之後,如果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迫於物價上漲持續升息,不但恐將抑制全球經濟上升力道,恐怕還得擔心後續的金融風險。

對台灣而言,原油幾乎全靠進口,國際原油減產勢必影響國內油價;四月一日電價已經上漲,倘若再加上油價走高,就必須更關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走勢。三月二十三日中央銀行理監事會預估全年CPI年增率可望緩步回降,主要原因之一是「隨油價回跌,商品類呈回降趨勢」;豈料,理監事會後僅僅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央行恐怕又得重新評估台灣物價走勢了!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外需是台灣主要經濟動能之一,從去年九月到今年二月,台灣出口金額已連續六個月呈現年減狀態,不但二月出口創兩年來新低,財政部還估計三月出口金額年減幅恐逾百分之十五,如此的出口情勢對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相當不利。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此次國際原油大幅減產摜壓全球經濟局勢,台灣出口恐將雪上加霜,GDP年增率保二的難度將再提升。

回到全球大環境來看,主要經濟體的疫後復甦力道難稱理想,美國、中國大陸、歐元區三月份的製造業PMI指數都欲振乏力,日本雖有回升,但也還低於榮枯線。台灣在此大環境中,更應步步為營,以「禦敵從嚴」的態度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