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1年營業額5億元 玉荷包水梨最熱銷

【時報-台北電】集郵業務衰退、郵票市場走向低迷,中華郵政公司為轉型,跨足電商平台,成立「i郵購」至今13個年頭,目前約1千家業者加入,銷售品項10多萬種,估明年營業額達到5億元,以農特產品最熱賣,玉荷包、水梨是銷售冠亞軍,「自家人」卻不力挺,基層員工坦言很少到該平台購買。

「i郵購」前身為郵政商城,為中華郵政公司2020年開辦設立的網路開店平台,2020年才更名,也發生過爭議,開辦初期為衝刺業績,各地郵局幹部、郵務士被迫扛業績,甚至有主管以優惠價強迫認購,監察委員也曾調查發現,2021年「i郵購」營業額4億餘元,其中近80%營業額都是仰賴員工消費。

但疫情加速電商普及,「i郵購」也因此受惠,中華郵政公司觀察到近幾年營業額穩定成長,估明年營業額約可達5億元。中華郵政表示,「i郵購」主打農特產品,透過農糧署引薦媒合許多青農、小農,約1千項農特產品,是平台最熱銷的品項,銷售占全部品項的5至6成。

農特產品以水果類營業額最多,以玉荷包最熱賣,一個檔期就能賣出一萬多盒,營業額數百萬元,其次是水梨來自東勢、卓蘭等地,每年銷量也有上萬箱,稻米則是回購率最高。

中華郵政表示,「i郵購」上架的農特產品,都是選自台灣在地特色蔬果,上架前看藥檢報告、取得產品責任險及輔導三章一Q等。農糧署推薦青農或小農的產品,不收取上架費,成交給付手續費就可以。

不具名郵務士說,主管雖沒有要求達到業績,但郵局辦員工活動時,會把該平台的點數當成抽獎禮物,等於變相被強迫購物,就會去買日常用品。郵局員工說,很少到該平台購買產品,其他電商價格太優惠。(新聞來源:中國時報─蔡亞樺/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