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怎麼辦?從快篩陽到解居隔7大QA,病中用藥跟著藥師這樣做

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尤其面對高傳染力的Omicron,民眾實在很難避免不染疫,因此預先做好確診準備,也成為「與病毒共存」期間你我必學的課題。究竟從快篩陽到解除隔離,有哪些建議事前準備的藥品及物品?居家照護期間如何對症下藥,並監控自身健康狀況,不讓症狀惡化呢?

遠見Podcast節目《遠見On Air》特別邀請減藥藥師胡廷岳,和大家分享自身確診康復的經驗、病程及症狀變化,並整理大家最常問的Q&A,提供感染期間用藥的疑難雜症詳細解析。

「我也確診了」藥師分享染疫經驗、病程變化及症狀表現

「感染Omicron會出現哪些症狀?」相信這是不少民眾最常有的疑問,針對這項問題胡廷岳分享自身確診經驗表示,他認為染疫後的病程變化,大概可以區分成前、中、後期三個階段。

胡廷岳表示,自己在4月下旬這波本土疫情爆發初期就不慎染疫,由於快篩檢出陽性的前期,也就是快篩驗出陽性後的前兩天,除了單純的喉嚨痛外,沒有其他症狀。

當時覺得自己打了三劑疫苗、年紀也輕,可能是無症狀感染,還很優閒地把家裡馬通刷一刷、房間整理一下;甚至還一邊思考這10天隔離(當時防疫政策確診者隔離天數為10+7天),可以如何享受一下放鬆的時間…

沒想到到病程中期,也就是第三到第五天時,就轉變成全身痠痛、頭暈、嚴重咳嗽、鼻塞,根本整個人都躺在床上動彈不得,每天大概都昏睡快12個小時,原本安排的計畫都無法進行。甚至呼吸會喘,而且是把整個門窗都打開通風,還是覺得呼吸不暢的程度,才警覺到原來自己症狀蠻嚴重的,也有點緊張。

廣告

這時候也意識到血氧機的重要性,於是趕快聯絡朋友借用血氧機來測量。

胡廷岳坦言其實自己原先並沒有準備血氧機,直到這次染疫後才覺得的確有其必要性。尤其當發病開始喘的時候,血氧機會是很好協助判斷喘的程度需不需要就醫的輔助工具,比觀察手指、呼吸速度來準確許多。

胡廷岳提醒,民眾一旦發現血氧濃度低於94、95%時,就該儘速打119就醫,如果等到血氧降到92、90%在就醫可能就太晚了,恐使住院時間拉長的風險大幅提升。但他也表示,畢竟血氧機一台要價不斐,平時民眾用到的機會也不多,如果可以不妨選擇和鄰近的親友合購,於疫情期間互相分享商借使用較划算。

除了自身經驗外,胡廷岳提到,從自己看到的統計數據,還有身邊許多確診朋友的分享,大部分的人也都是染疫第三天到第五天時症狀比較嚴重;呼籲民眾如果不慎染疫,這段時間一定要特別注意這幾天的自我照護

民眾一旦發現血氧濃度低於94、95%時,就該儘速打119就醫,如果等到血氧降到92、90%在就醫可能就太晚了,恐使住院時間拉長的風險大幅提升。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民眾一旦發現血氧濃度低於94、95%時,就該儘速打119就醫,如果等到血氧降到92、90%在就醫可能就太晚了,恐使住院時間拉長的風險大幅提升。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染疫喉嚨痛、咳嗽、發燒、全身痠痛怎麼解?教你正確用藥

確診了就醫不易,這時候自備成藥就變成一門大學問。但是,藥物吃得愈多,身體需要愈長的時間代謝,染疫後該如何對症下藥呢?除了分享自身確診病程,胡廷岳也以藥師身份為大家解答民眾常見的7大Q&A,以及染疫後出現喉嚨痛、咳嗽、發燒、全身痠痛等不適症狀,怎麼正確、安全用藥的備藥祕訣。

Q1》一般咳嗽、鼻水/鼻塞藥和綜合感冒藥,該如何準備?

胡廷岳根據他的確診經驗,指出大約準備三種藥物就夠應付:退燒藥、咳嗽藥、鼻涕藥。當然,慢性病的病人還要額外準備對應自身病症的日常備藥。

胡廷岳表示,他認為民眾服藥時,應該要有藥物成分愈少、愈單純愈好的概念。若民眾確診後只有喉嚨痛、咳嗽,沒有流鼻水/鼻塞等症狀,又使用綜合感冒藥;那麼就等於額外多攝取了鼻水/鼻塞藥的成分,不但身體用不到,更要花費更多的肝腎功能把它代謝掉,甚至承受可能的藥物副作用。

但如果民眾準備是咳嗽藥、鼻水/鼻塞藥等針對單一症狀的藥品,那麼在出現對應病症表現的同時,服用符合症狀情境的藥物;不僅成分相對單純,身體所承受的負擔,以及肝腎所須代謝的藥品成分,自然也會跟著變小。

Q2》「清冠一號」其實不適合每個人?中藥抗疫該如何吃?

因中藥「清冠一號」有助緩解染疫後的不適症狀,故被確診者視為最想拿到的藥品之一,但也因此屢傳出缺貨消息。到底民眾有沒有須要準備清冠一號呢?胡廷岳指出,清冠一號是中醫師處方藥,須要透過中醫師診斷調劑使用,且以藥師角度來看,它其實也類似於綜合感冒藥的一種。

所以他認為,民眾無法取得清冠一號也沒關係,其實有許多中藥方也含有清冠一號裡的抗病毒藥材,不必執著於清冠一號,都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且清冠一號中的部分成分其實與部分西藥也有一定的交互作用,舉例來說:當中的甘草可能有血壓升高的副作用,可能使高血壓藥效果不明顯,建議民眾若染疫可透過視訊診療尋求專業中醫師協助,依照個人體質選擇合適的處方

Q3》普拿疼大缺貨,緩解全身痠痛、止痛退燒,還可以選擇哪些成藥?

胡廷岳表示,其實只要是含有「乙醯胺酚」成分的藥品都具有,緩解輕度至中度的疼痛的作用,只是普拿疼為乙醯胺酚類止痛/退燒藥最知名的商品名,因而廣為人知,但其實也有很多不同品名的藥品具有同樣的功效。

Q4》不建議慢性病患止痛/退燒吃「普拿疼加強錠」?為什麼?

胡廷岳解釋,這是因為所謂的「加強錠」並非是藥效比較強,或是劑量比較高。而是當出廠商在發明這款止痛藥時,發覺止痛藥在效果發揮之前須要再等待30分鐘左右,但對於頭痛、牙痛等痛不欲生的民眾來說,這段時間也很折磨。

所以廠商很聰明的發現,如果在藥物內加入咖啡因能夠快速的短暫止痛,因此選擇在加強錠裡面加了大約不到半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就能讓咖啡因帶來的止痛效果較快出現,30分鐘後再讓止痛藥的效果接手,因而讓民眾服用後有加強止痛的感受。

但咖啡因就是特別須要注意的成分,因為咖啡因會和所有的慢性病幾乎都有交互作用,容易導致心悸、藥物失效,或藥效過強、藥物反過來讓咖啡因有副作用等……情況發生。可如果是普通無加咖啡因的普拿疼,也就是單純含「乙醯胺酚」的止痛/退燒藥,和其他慢性病藥物是沒有副作用的,甚至可以一起吃。因此,才會特別提醒慢性病患在選擇止痛/退燒藥時避開「加強錠」。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Q5》發燒幾度才要注意、須要吃退燒藥?

發燒其實是人體生病還沒好的警鈴,如果我們一開始在發燒37.5、38°C就立刻吃退燒藥把警鈴關掉了,反而當病情惡化時無法得知。

胡廷岳表示,因此他不建議民眾一生病就馬上吃退燒藥。但相信看到這裡應該會有人想問,這樣不會燒壞腦袋嗎?

根據小兒科醫學會建議,發燒超過41°C才有所謂腦子燒壞的危險。不過,胡廷岳表示,他也明白多數人聽到41°C會覺得有點可怕,加上6歲以下的小朋友如果發燒到39°C以上經常會合併有熱痙攣的情形,建議民眾可以折衷抓在發燒達39°C就先服用退燒藥退燒。但也要提醒疫情非常時期,如果爸媽發現孩子除發燒外,合併有抽搐、持續嘔吐、持續頭痛、持續昏睡、活動力下降、意識不佳等症狀一定要立即就醫評估。

Q6》日本買的EVE可拿來退燒、對付喉嚨痛嗎?

至於EVE,胡廷岳指出在成分上它除了止痛、退燒外,還多了一個消炎的功能,因此可被視為「消炎止痛藥」。

這樣的組合有好有壞,好處是具有消炎成分的話,可以幫助消炎、消腫,譬如,喉嚨腫了一塊、吞口水會痛;對付這類有傷口的痛或腫脹的症狀,服用這類消炎止痛藥都很有用,且因其同時有止痛、退燒的功能。因此如果民眾剛好喉嚨痛、發燒,那就可以服用EVE就好,省下「乙醯胺酚」類藥物。

但若是喉嚨不痛,僅有發燒、咳嗽的朋友,服用EVE則是多吃的,它多出的消炎功能則可能多帶來潛在的藥物副作用,反而建議選擇「乙醯胺酚」類藥物更合適。

Q7》嬰幼兒、兒童染疫備藥怎麼準備,最建議購買哪類藥物?

胡廷岳表示,嬰幼兒、兒童雖然準備的藥物種類基本上和大人有點像,但他有一個前提要提醒家長,那就是「小孩不是縮小版的大人」!因為孩童的肝腎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透過成人劑量除以孩童體重比,折藥丸、分配藥粉服用的方式並不適當,故他認為準備咳嗽藥水、鼻涕藥水、發燒藥水,會是比較好的選項。

尤其藥水本來就是發明給嬰幼兒使用,在劑量上透過c.c.數去區分會更準確、單純,爸媽們也不用擔心孩子藥吃太多的問題。且若不慎有藥物副作用出現,也更容易抓出是哪一藥物出問題。

想早點康復?藥師:2招啟動身體「自癒模式」

除了打疫苗、對症用藥外,胡廷岳也分享到,其實想要速染疫復原速度,開啟身體自癒力也是一大關鍵,而他推薦啟動身體自癒力的2大關鍵就在於睡覺和補充水分!其中,睡覺部分就算一天睡12、14小時也沒關係。另一個就是補水,這是因為人體自癒系統是靠睡覺打開,但是生理機能運轉的時候會需要很多水分。

所以包含這次的確診,以及這些年來的感冒,都是安排自己多睡+補水,除非咳嗽到不能睡覺才會再吃一顆咳嗽藥、痠痛到難以入眠才吃止痛藥。再加上,這次針對COVID-19染疫輕症,基本上醫師開給民眾的每一顆藥都只能壓制症狀,因此除了不舒服吃藥外,不如加強多睡、喝水,來啟動身體修復能力,早點好轉、早點停藥。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