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審議資料不透明 專家籲公開政策討論與數據

環境部上周公布碳費3子法,並將持續召開碳費審議委員會,針對碳定價進行討論。專家指出,相關研究資料、會議紀錄都尚未公開,呼籲政府應公開制訂政策討論過程以及評估碳費費率的科學資訊,強化碳定價與碳負擔的學術研究與評估結果,以利與公眾溝通碳費的效益與衝擊。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6日舉辦「碳費與減量管制目標的科學可行性」記者會,由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謝依芸分享制定碳費應考量的因素與衝擊,以及評估氣候政策減量成效的方式。

蕭代基指出,制定碳費與管制目標,是達成淨零重要的政策工具,但目前政府並未公布制定政策所依據的資料與討論,使外界難以了解減量效益並評估衝擊。此外,相關研究資料不僅未對外公開,公部門之間未必有良好的數據與資料交流,較難達成部會與各項政策間的加乘效益。

蕭代基舉例補充,制訂碳費費率有多種可能情境與規劃,包含從預定目標碳價(如歐盟碳交易價格)用利率為成長率,往回推估起徵碳價、依循減量目標階段性設定碳費級距、依循固定成長率逐年調整等。

蕭代基說,目前不清楚政府制定碳費制度及多種折扣措施的依據、估算與因應措施,是否納入碳費政策成本有效性分析及環境經濟與社會影響評估報告,這將難以更進一步以研究為基礎,評估徵收碳費導致的衝擊。

謝依芸則以電動車政策為例,說明科學研究、數據開放與跨部門合作的重要性。謝依芸指出,以模型評估現在電動車的政策,可以發現2030年公車電動化、2040年禁售燃油車的政策已可大幅度減少碳排放,但距離運輸部門的減量目標仍有一段距離。謝依芸認為當科學研究的結果發現落差,才有機會儘早調整政策工具,達成目標。

廣告

謝依芸提醒,沒有任何一種模型是百分之百準確的,唯有政府公開與釋出更多的資訊,在設定模型評估的情境時,才能更貼合實際社會與產業情況,優化評估的結果。同時更精確評估減量政策或碳費所帶來的衝擊,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得以即時將評估結果反饋給政府,以利調整政策方向與措施。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00940換股第1槍!18檔可能入選名單 這檔恐剔除網大炸鍋
別管開發金了!配息有更好的選擇 這些龍頭股息差雙賺 僅1檔金融股賺贏0050
和重電亞力一樣賺5元、股價僅一半「3600億政府作多還不敢買」這檔有機會翻倍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