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個月金融詐騙陳情再增158件!App可插隊搶漲停是新手法別上當
金融詐騙猖獗,金管會今(9)日公布最新統計,截至7月底詐騙陳情案已高達408件之多,距離5月底時才250件,短短2個月就暴增158件,逼得金管會今日再度急發新聞稿呼籲民眾小心,包括App可插隊搶漲停並保證獲利是詐騙新手法,同時切勿投資未經核准的違法境外期貨或交易平台。
(延伸閱讀:Google打詐喊冤:80%搜尋都無廣告 一年已移除52億則廣告)
金管會日前統計截至5月底止,國內遭金融詐騙並陳情的案件有250件,平均每個月約50件左右,但到了6、7月爆增到每月將近80件之多,將創下近年來新高紀錄。
據證期局統計,截至7月底止,詐騙陳情已達到408件之多,其中光今年上半年就多達328件,較去年同期的323件、前年的127件都來得高,而去年全年金管會收到的民眾陳情金融詐騙案件數多達636件、平均每月有53件詐騙案,若依此速度,今年恐怕會繼續創新高。
民眾陳情投資詐騙案件主要有三大態樣,包括「冒名金融業」、「電話、簡訊及LINE群組勸誘買股」、「金融商品交易平台(APP)」,金管會呼籲,投資前應停看聽。其中常見手法包括,假冒合法證券業者或金融機構發送簡訊招攬加入LINE群組;或假冒財經名人成立群組鼓吹投資特定商品或下載特定APP。LINE群組假稱提供高獲利飆股資訊勸誘民眾投資港股或台股。
金管會也說,詐騙集團也會推薦民眾安裝假投資平臺App,宣稱該App可插隊搶漲停股票並保證獲利,但通通攏是假。此外不少投資人透過境外平台交易美股、期貨,金管會呼籲民眾應透過合法業者進行投資。
金管會提醒,非法業者常假借投資公司、投資顧問公司或財務顧問公司,藉由網頁廣告、簡訊或社群媒體,招攬民眾透過所提供之境外外匯交易平臺從事外幣保證金交易,或提供個別期貨未來交易價位之分析建議或代操之服務,該等境外交易平台既未由金管會核准,亦可能未受外國主管機關監管,民眾如遇交易糾紛,恐難以求償。
金管會呼籲民眾勿輕易相信來歷不明社群、簡訊或網頁廣告,民眾投資前應停看聽,注意風險,審慎確認所做投資或交易係透過合法金融機構進行,以維護自身財產安全,避免嗣後交易糾紛,投資人權益無法受到保障。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葉憶如:22年財經主流媒體資歷,從2000年Web1.0泡沫化到Meta元宇宙Web3.0,見證台灣大小企業集團興衰史,歷經國際5次金融危機。認為金融即生活,無所不在,再難的理財知識要淺白的說。無論老小都該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