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春天/如何用大腦思辨、闢謠並創造?來聽洪蘭、劉育東、孫維新這樣說!

大腦思辨、建築地標、網路謠言,三者有何共通性?三位知名學者在「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所舉辦的講座中,共同拆解知識學習裡的該具備的「求真」素養。

今天(4月17日)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舉辦的「開拓者-知識春天饗宴」,「求真」主題論壇集結三位知名學者,包括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洪蘭、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劉育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從不同角度探討「真相」,細究讓人們得以無畏質疑的堅定,眾聲喧嘩之下,所需要的理性思辨,得到現場聽眾熱烈回應。

洪蘭:好觀念能成就你的人生

「人生取決心態,觀念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成敗,」洪蘭表示,究竟該怎麼成就人生?大腦運作的方式是關鍵,因為大腦決定觀念,也就是說要改變一個人,先改變他的觀念。

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洪蘭。張智傑攝
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洪蘭。張智傑攝

中央大學榮譽教授洪蘭。張智傑攝

洪蘭為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實驗心理學博士,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創所所長,洪蘭舉例3個神經科學實驗,應證知識學習帶給大腦運作的改變,「大腦是一直不停在改變,大腦會因應外界需求而改變神經的連接」。

例如猴子手指的運作帶來的腦部刺激、視障者學習點字之後的腦波變化、貓的腦部神經元數量,都能驗證「用進廢退」的硬道理。

她舉出兩張腦神經元的掃描圖,一張是出生8天的小貓腦神經元、另一張是小貓變成老貓後的腦神經元。可以發現小貓的腦神經元突觸密密麻麻,但變成老貓後的腦神經元突觸明顯減少,表示很多潛力並未開發,相關的神經元就退化了。

「每一個人都是過去經驗的總和,你過去的經驗造成現在的你!」洪蘭表示。

廣告

因此,她認為,達到人生成就的第一步是立志,沒有目標,就沒有成長,因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不可能從現在的樣子改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沒有明確的想法,就不會有任何改變。其次是莫忘初衷,現實容易磨損一個人的志氣,習得更多的無助,追根究底,成就人生惟一方式便是讀書,讀聖賢書。

洪蘭指出,人在學習新事物時,瞳孔會放大,瞳孔放大和「正腎上腺素」分泌有關,它是阿茲海默症的解毒劑。如果將跟記憶有關的膽鹼類細胞浸泡在正腎上腺素中,它們就活得久;若將受到類澱粉蛋白素傷害的腦細胞泡在正腎上腺素中,腦細胞的傷害就比較輕。

「不要問你還有多少時間,要問你還能做些什麼事。如果你沒有善用你的人生,那麼不論生命的長短,對你都沒有意義。但是你善用了你的人生做了些事,那麼,不論生命的長短,你已活出了意義,」洪蘭說得強而有力。

劉育東:讓我們開拓世界級地標!

在追求真相的主題環節之中,美國哈佛大學建築設計博士劉育東,則著重探討「追求」的心志與目標,他分享7個指標性意義的國際建築地標,說明「開拓」帶給世界的意義與希望。

他首先舉例西班牙聖家堂教堂,傳奇建築師高第想要蓋一個不同於以前歌德式的教堂,超脫他那個時代的建築工法,他說他願意用200年來設計這座教堂,直至今日,教堂已經是第5代建築師,預計2026年、5年後完工。

劉育東表示,教堂已完成的屋頂技法前無古人,高第是最勇於創作的人。世界各地的人,帶著他們的下一代去看教堂,去看看人類的挑戰,「在這座教堂以前,建築是要遵循古法;但從這座教堂開始,建築要勇於挑戰,追求創新!」

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劉育東。池孟諭攝
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劉育東。池孟諭攝

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劉育東。池孟諭攝

隨後劉育東舉例法國艾菲爾鐵塔,當時的設計師艾菲爾先生,前衛的使用全新材料「鋼」,建造出這座曠世巨作,「埃菲爾鐵塔現在已經是巴黎的中心,哪一位到巴黎的人沒去看這座鐵塔?在這座鐵塔之前,建築是平房,但從這座鐵塔之後,建築可以是高樓」。

劉育東接著提及用機械科技工具興建的雪梨歌劇院、融入鈦金屬做成自由曲線的畢爾包美術館,還有不鏽鋼表面得以用來反映天空雲彩的迪士尼音樂廳、全是曲面玻璃的藝術建築LV基金會美術館。

「看過這麼多跨時代的國際建築地標,讓我念念不忘的是,上個世紀台灣太窮,我們知識匱乏。這個世紀,讓我們開拓一件世紀級地標!」劉育東對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美術館寄予厚望,這將是知名建築師Frank Gehry 繼西亞的阿布達比古根漢美術館後,在東亞的第一座美術館,預計2022動工、2025完工。

孫維新:要會說故事,勿用「科學」教「科學」!

「求真」主題演講最後一位講者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他一上台就說,這是他自願從「館長」之位退休的第一天,他終於知道什麼叫做「睡到自然醒」,計畫找一間健身房,成為一位真正的「館長」。幽默開場,催出現場一陣掌聲。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天文博士的孫維新,就科學教育與科普推廣的新思維,他以現下最擾亂「真相」的「網路謠言」切入,進行演說。例如天文攝影中一幅夕陽與滿月同框的美麗奇景,他分析,從天文軌道運作原理來看,太陽與月亮根本不會出現在地球的同一側,也就是沒有同框的可能,這幅奇景顯然是偽造的,「有一點小學程度的天文知識,就知道不可能!」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池孟諭攝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池孟諭攝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池孟諭攝

他又以一幅外國小報的頭版新聞來說明,該報導指出一台消失的飛機,在月球背面的隕石坑被找到,「首先月球背面是直到近年人類才真正踏足,第二從照片上隕石坑的形狀,可以認出這是月球正面的代達羅斯坑,坑底直徑長達40公里,如果像照片上飛機雙翼可以觸及坑緣,那這台飛機就有40公里這麼大了。」

第三個網路謠言則是911攻擊事件之中,著名的雙子星塔遊客「遺照」,當時上遍了各大媒體,引發眾人無限感慨,但從照片細節推敲,飛機的方向、外觀都不合理。

「總有些人躲在網路陰暗的角落,弄虛造假,以愚弄人民為樂,我不明白為什麼,但闢謠解惑是科普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事,」孫維新慨然地說,老師的唯一使命,是讓自己教的東西看起來有趣,「所以我們不要再用『科學』教『科學』,要培養『說故事』的人才和能力」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