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基本面》精材重拾成長動能;光罩今年獲利拚新高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29.480元兌一美元收市,升值4.5分,成交值為10.10億美元。

2.集中市場29日融資減為2517.88億元,融券增為378099張。

3.集中市場29日自營商賣超15.19億元,投信買超10.46億元,外資買超65.51億元。

4.封測廠精材(3374)去年營收及獲利同創新高,每股淨利6.92元,今年第一季雖受淡季影響營收達16.71億元,但第二季可望重拾成長動能。在母公司台積電奧援下,精材今年除了擴大CMOS影像感測器(CIS)封裝及晶圓測試接單規模,新一代光學元件薄化加工已於去年邁入量產,壓電微機電元件中段加工製程及12吋車用CIS封裝將在下半年量產。

5.在晶圓光罩產能供不應求及漲價效益帶動下,台灣光罩(2338)受惠於12吋晶圓光罩製程進入40奈米,並加快28奈米產能建置,隨著半導體產業因應用增加及生產在地化,訂單呈現顯著成長。法人預期台灣光罩今年營收逐季創高,加上搶進氮化鎵(GaN)及碳化矽(SiC)等第三類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光罩市場,今年集團獲利將續創新高。

6.感測元件廠昇佳(6732)第一季受惠於高階智慧型手機規格升級與韓國客戶恢復拉貨,低功耗G-Sensor供不應求,季度營收回升至13.49億元,稅後淨利3.39億元,每股淨利6.93元優於預期。

7.半導體封測廠超豐(2441)公告第一季合併營收47.13億元,稅後淨利11.66億元,同創歷年同期新高,每股淨利2.05元優於預期。

超豐雖然受到消費性電子銷售疲弱,導致晶片庫存進入調整期並影響封測接單,但受惠於國際IDM廠擴大封測委外、車用晶片封測訂單回升、中國疫情封城帶動轉單效益、以及新台幣匯率貶值,第二季營運可望維持平穩向上。

8.疫情帶動的全球高球熱持續發燒,國內高爾夫球桿頭代工四雄復盛(6670)、明安(8938)、大田(8924)和鉅明(8928),今年第一季成長的氛圍將延續到第二季,由於下游客戶產品推陳出新的買氣,帶動下單熱度,高球代工四雄第二季營運可望續揚。

9.全球疫情緩和後,全球健身器材已恢復商用市場掛帥的局面;喬山(1736)總經理羅光廷表示,因家用市場去年下半年營運比較基期低,公司今年第三、四季家用健身器材營運可望呈現正成長,加上第三季及第四季適值商用健身器材出貨旺季,公司今年營運表現可望逐季成長。

10.處理器矽智財(IP)廠晶心科(6533)營運自去年開始進入高速成長,受惠於地緣政治考量下,各國積極打造自有半導體供應鏈,晶心科去年RISC-V架構IP及AndeStar架構IP權利金收入大躍進,並開啟雙引擎推動時代。(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