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公所社造規劃踏查小旅行 引領重溫石灰窯文化

白河公所持續持行社造計畫,帶領鄉親學員走訪仙草埔踏查仙草、關嶺舊窯口,尋找記錄白河石灰窯產業。(記者李嘉祥攝)
白河公所持續持行社造計畫,帶領鄉親學員走訪仙草埔踏查仙草、關嶺舊窯口,尋找記錄白河石灰窯產業。(記者李嘉祥攝)

▲白河公所持續持行社造計畫,帶領鄉親學員走訪仙草埔踏查仙草、關嶺舊窯口,尋找記錄白河石灰窯產業。(記者李嘉祥攝)

臺南市白河區除遠近出名的蓮花景觀、二大古剎碧雲寺及大仙寺、關仔嶺溫泉,另一項經濟產業的「石灰」則較少人知道;白河區公所執行社區營造計畫今年邁入第6年,暑假期間特規劃一日小旅行,帶領鄉親學員走訪仙草埔踏查仙草、關嶺10個舊窯口,由導覽人員進行故事深度解說及尋找記錄白河石灰窯產業,藉小旅行讓大家重溫石灰窯文化及宗教文化之旅。

白河區長董麗華表示,仙草埔位處枕頭山下,蘊含石灰礦,明清時期當地哆囉嘓的平埔人曾取為檳榔調味及建房外牆粉刷,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台灣大力發展製糖工業,太平洋戰爭後因海運受阻,製糖所需石灰無法由日本繼續運來台灣,白河因有枕頭山豐富石灰礦及地利之便,經日本技師探勘後選定為石灰生產基地,當年人口近2000人,80%都從事石灰業,老一輩與在地有相當深的情感連結;民國70年代因採石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及民眾的積極抗爭,導致仙草埔石灰產業凋零,目前僅剩志昌、和興、珙榮三家工廠營運,見證石灰窯產業興衰。

市長黃偉哲及文化局長葉澤山指出,社區營造理念是促進在地民眾參與公共事務,推動在地特色文化,欣見白河公所以石灰窯作為在地文史調查的主軸,透過社區營造計畫發起石灰窯遺址的探訪及調查,結合在地耆老的記憶回溯,構築當年全盛期白河石灰產業的輝煌在地知識學,也呈現在地特殊人文景觀及豐富的生態資源。民政局長姜淋煌說,白河區觀光資源豐富,有廟宇、景觀、人文等,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旅遊行程,歡迎民眾來體驗白河的多元面貌。

董麗華指出,此次小旅行共計訪查仙草及關嶺里石灰窯10個舊窯口的前世今生,紀錄了白河石灰窯從日治時代到民國時期的各種文化,除希望喚起對白河在地文史的重視,另也深入訪視白河石灰窯文化及仙草的岩前教會,欣賞清朝石碑哆囉嘓史,見證哆囉嘓社族人移墾及保護平埔族管業傳統領域史實,接著到市定古蹟大仙寺欣賞中國佛寺傳統建築,寺廟周圍環境清靜典雅,大正4年(西元1915年)建立的大雄寶殿,外貌仿照日本奈良大佛寺,屋頂為「日式屋瓦」,為全台保存日式屋頂結構的2座寺廟之一,讓前來參訪的民眾身心靈皆受到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