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經濟 觀賞魚業績逆流而上

隨著寂寞經濟發酵,台灣觀賞水族業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沒有衝擊業績,反而還因民眾喜歡宅在家,導致飼養寵物人數增加,業績逆勢成長。(李宜杰攝)
隨著寂寞經濟發酵,台灣觀賞水族業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沒有衝擊業績,反而還因民眾喜歡宅在家,導致飼養寵物人數增加,業績逆勢成長。(李宜杰攝)

台灣觀賞水族產業外銷以美國、日本、大陸為主,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僅外銷受阻,運輸成本也攀升;但也因疫情所致,寂寞經濟逐漸發酵,民眾喜愛飼養魚類,再加上觀賞水族產業近年來朝向精緻化、小型化發展,有利開發「養魚新手」市場,讓水族產業業績逆勢成長。

宗洋水族有限公司魚部經理余孟彥指出,受惠於寂寞商機,觀賞魚產業在疫情爆發後,業績足足增加約2至3成。余孟彥觀察,隨著產業逐漸朝向小型化、精緻化發展,過去富貴人家常飼養的龍魚、魟魚、紅龍、錦鯉等,也逐漸汰換改養小丑魚、孔雀魚、彩色斑馬等,除了飼養、維護較方便,也有利開發「養魚新手」客群,擴大消費市場。

余孟彥也稱,觀賞魚業景觀化也是關鍵之一,現代人飼養魚類,逐漸重視造景,不僅魚缸款式多,包括木材設計、水草擺設、燈光主題等也都是一門學問,成為寂寞經濟發酵後的可觀商機,該公司甚至年年舉辦國際水草造景大賽,吸引許多海內外好手參加,有助於疫情結束後,恢復外銷通路。

歸仁區養殖場業者湯佳音則說,雖然活體水族不能在網路販售,但還是可透過與電商平台合作,販賣水族用品、飼料、撈把等商品。另外,拜科技所賜,近來也有不少業者拍攝youtube影片,教導水族新手如何養魚、造景等,或是透過臉書直播叫賣,成為新趨勢。

余孟彥坦言,觀賞水族產業具有高附加價值、高技術性、高關聯產業性,且因能夠循環用水,導致對水土資源的依賴性相對較低。因此,未來若能透過政府輔導品種研發,業者也努力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造景產品,觀賞水族產業的龐大商機,可望持續看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