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終於結束負利率!?

今年,日本總算結束了長達幾十年的負利率政策,寬鬆30年,終於看到通膨效果,然而,當寬鬆有了效果,投資人不禁會好奇,為何這麼久才發揮它的效果,美國在2008年與2020年的海量貨幣寬鬆,都成入景氣復甦,也未形成長期的通縮現象,日央寬鬆,跟聯準會寬鬆的區別在哪裡呢?

事實上,日本著名經濟學家,辜朝明先生曾提出「資產負債表衰退」,來解釋這個問題,過往貨幣寬鬆的背景,通常是為了拯救或預防銀行恐慌潮,也就是大量銀行倒閉,導致市場上沒人也沒錢可以放貸了,使得市場貸款人消失。這時候,需要中央銀行出來灑錢與花錢,擔任最後貸款人角色,給市場注入流動性。

回過頭看日本1990年代資產泡沫破裂時,日本央行早在泡沫破裂後,採取高強度的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市場流動性充足,長期執行零利率,但日本就是遲遲無法走出蕭條,這是為什麼?

辜朝明進一步研究發現,真正的問題並不是貸款人消失,而是借款人消失。也就是說,在資產泡沫破滅後,雖然日央緊急進行寬鬆政策,旦所有企業都不願意借錢了,你撒更多錢,只會被市場解讀為經濟差勁的訊號,這導致明明市場錢很多,但銀行卻更為謹慎的放貸,因為擔心景氣不景氣形成的呆帳風險。

而對企業來說,更不敢隨意舉債投資,因為一旦資不抵債,銀行很快就會切斷你的資金鏈,供應商也會拒絕給你賒帳,企業馬上就會陷入困境。

所以,即便是優良的企業,賺到的每一分錢都選擇拿去還債,希望盡快修復資產負債表,把淨資產由負轉正,這個時候,你所追求的目標已經不再是利潤最大化,而是負債最小化,利率就算降到零,你也不想再增加一分錢的債務,市場完全沒有借貸意願。

從企業到個人,大家都這樣想,就會讓市場的借款人消失,消費市場急縮,民眾發現把錢存下來以後可以買更多東西,持有資產則有掉價的風險,這時就形成的通縮常態化,而日央當時撒的錢,只能躺在銀行金庫裡,沒法進入實體經濟,這就是日本在1990年代資產泡沫破裂後的真實情況。

廣告

那麼,聯準會是如何避免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呢?聯準會在2008年雖然採取海量貨幣寬鬆政策,但也搭配財政政策大量建造基礎建設,所以聯準會撒的錢,財政部主動帶頭花,日央當年最大失誤,就是灑了錢但沒人敢花,日本政府還採取撙節政策,導致最後借款人消失。

所以,一個好的經濟政策,肯定需要貨幣和財政面的同時注力,錢撒了得有人帶頭花,日本在安倍三支箭中,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帶頭花錢,至於日本經濟是否能夠否極泰來,就要看市場對政府刺激的感受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