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解析-陸政策或持續寬鬆 投資仍須審慎以對

2023年全球遇到一系列衝擊,近期地緣政治風險再起,為經濟埋下更多不確定性。全球央行在過去幾年大幅提高借款利率,貨幣環境收緊已開始產生影響,聯博預期,這個趨勢將在未來幾個月持續。

不過,歐美等國央行已處於或非常接近各自緊縮循環的尾聲,反觀新興市場央行在整個循環中,一直領先於已開發市場,因此其中一些央行已開始啟動降息循環。

明顯例外的是中國。新冠疫情過後,中國並沒有遇到與歐美國家相似的通膨問題,因此中國人民銀行也沒有採取大規模的升息,反而是維持相對寬鬆的政策環境。即便如此,中國前景仍堪憂,其一是因為不如預期的經濟成長,其二則是對房地產業潛在違約的擔憂。

中國政府逐漸採取措施來穩定局勢,觀察上一季的經濟數據,9月份官方製造業PMI自3月以來首次小幅升至50以上,生產較8月有所擴張;8月工業生產和消費也有所成長,兩項指標皆超出市場預期,顯示政府措施對經濟發揮了微幅的正向影響力。同樣,隨著中國政府有意稍微加大力道提振房地產市場,房屋銷售亦小幅走高,稍微為市場開啟一道洩壓閥。

聯博認為,中國的政策仍可能進一步寬鬆,但投資人不應該因此變得過於樂觀。

中國正處在長期性的經濟放緩當中;因此,寬鬆政策主要是為了管理這段過程中的風險,而不是為了讓中國恢復到以前的經濟成長軌道。

中國雖然仍是一個規模較大、成長相對迅速的經濟體,但隨著它從一個以基礎建設和重工業為主導的成長模式,轉型為更加關注國內消費的經濟體,轉變為促進消費、服務、技術和製造業創新的模式,意味著它將不再提供全球經濟所期望的推動力。

畢竟轉型期總是令人不安且充滿風險,這次也不例外。中國政府正面臨許多問題,首先,是否介入經濟轉型以及需要注入多大的支持,這在經濟上有益但可能造成道德風險。其次,是否應該放手讓某些轉型中的產業失敗,但這可能損害國內消費且導致社會不安。

聯博預期,中國政府將不會一視同仁,而是改採根據個案做決策的方式;但整體而言,中國政府應能度過這段時期而不至於發生危機事件,但經濟成長力道不可避免地將在未來幾年繼續放緩。

雖然經濟成長放緩成為中國的新常態,但在中國股市評價仍處於歷史低檔,且企業獲利有望在2024年復甦,因此中國股市仍有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建議從三方向,審慎選擇投資標的。

第一,以價值投資思維識別具有強勁現金流、價值合理且實力雄厚的標的,可望在紛亂的市場中找到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第二,尋找企業營運方向與政府政策目標一致的產業機會,包括技術安全和低碳經濟的價值導向方法,應該能夠帶來長期的結果。

第三,關注產品市場可跨國內與國際市場的投資機會,像是工業。舉例而言,中國的公車製造商可以開發同時符合國內和出口市場需求的產品線,透過多種營收來源,維持成長續航力。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立院送冬至大禮 降稅 延至2024年底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
新冠疫情升溫 西安緊急封城 恐衝擊半導體、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