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食品廠:Q3漲價壓力相當大

【時報-台北電】美國聯準會(Fed)帶頭升息打通膨,引發大宗商品價格全面撤退,包括「黃小玉」、棕櫚油等重要食品上游原料價格,皆從高點回檔,食品業者認為,穀物價格差不多已到頂,不過,包括運價、匯率等影響食品廠成本的因素,相當多,第三季漲價壓力仍然相當大。

「黃小玉」價格回檔,黃豆24日最新報價跌破每蒲式耳16美元,比6月初的高峰17.7美元回檔近一成。

玉米價格來到每蒲式7.4美元,比起4月底的高峰8.2美元同樣回檔一成左右。而小麥價格跌落9.4美元,比起俄烏戰爭爆發3月初最高飆上14.3美元,回檔幅度高達三分之一;棕櫚油價格本周最低來到每噸馬幣4,688元,相較3月初最高衝上馬幣8,700天價,更接近腰斬。

法人分析,這波食品原料回檔,一方面是反應美國帶頭打通膨,市場預期未來需求可能減弱。

二方面,各國央行接力升息或縮表,使流入商品市場的資金可能枯竭,造成大宗商品價格全面回挫,不只「黃小玉」,包括鐵礦砂、甚至國際油價,最近也都出現明顯回檔。

大成集團副總裁韓家寅分析,雖然穀物價格看起來差不多到頂,但包括運價、匯率等,影響食品廠成本的因素相當多,第三季漲價壓力仍大。

由於原料從採購到使用會有時間差,韓家寅表示,目前來看,7、8月的原料成本還在繼續往上走,壓力並不會馬上解除。另外,港務局最新通知,為因應物價波動,國內港埠業務費擬調漲10%;外加今年以來新台幣大貶,兌美元匯率從年初27.7元,貶到現在29.8元,貶幅約7.5%,都造成原料採購的負擔加重。

卜蜂董事長鄭武樾也說,據公會統計,因為運價提高,像是黃豆、玉米每公斤進口成本就因此增加2元,相較之下,雖然今年上半年國內飼料價格漲了三波,但合計上漲1.8元,連運費增加都沒辦法cover,漲價壓力仍然相當大。(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曾仁凱/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