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回不去了嗎?
以今年2月與105年的2月相比,CPI漲6.0%,其中油料費漲逾四成,香菸檳榔漲逾三成,麵包、外食費、衛生紙也漲逾一成,但行動電話、蔥、小黃瓜、甘薯葉、大黃瓜都跌逾三成,電視機跌兩成,行動通訊費、網路費、旅館住宿費則跌逾一成,總計有85項跌回六年前的水準。
■以110年與102年相比,CPI漲6.7%,其中蒜頭漲八成,郵資、秋刀魚、香菸漲逾四成,外食費也漲一成五,但行動電話、天然瓦斯跌逾四成,電腦、柴油、電視、桶裝瓦斯跌逾兩成,數位相機、電費、電腦軟體、汽油、冰箱、旅館住宿費跌逾一成,總計50項跌回八年前的水準。
隨著俄烏戰事膠著,原油等國際農工原料行情走高,連帶影響國內物價,不少東西最近都漲了,因此我們常會聽到:「物價回不去了」這句話,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CPI揚升 並非今年才出現
若「物價回不去了」是指消費者物價(CPI)回不去了,這當然是對的,除非出現通縮(deflation),否則CPI自然是去年比前年高,今年比去年高,明年又比今年高,回不去是常態,並非今年才有的現象。
近30年(民國80~110年)物價倒回去的只有6年,其餘各年都是勇往直前,依主計總處所編的CPI,以105年為100.0,民國80年的CPI為68.6,90年85.4,100年95.1、110年104.3,這是一個遞增的時間數列,自然是一往無前,不會回頭的。
物價回不去而以遞增之姿走高雖屬常態,惟如今大家擔心的是俄烏戰事所引發預期心理,以致百物齊漲,如此一來日子就難過了。因此,該擔心的不是物價回得去或回不去,而是未來漲勢有多高,是否會高到像民國62~70年兩次石油危機年代,果真如此,那就不妙了。
從當前的情況研判,如今的通膨率與兩次石油危機年代相去甚遠,那個年代通膨率出現10%是家常便飯,有時甚至超過40%,那真是百物皆漲的年代,月月漲,周周漲,漲到恐慌瀰漫社會。然而,數十年來未曾再有這個情況,這並非業者變得仁慈,而是拜全球化生產及自由貿易之賜,供給不虞匱乏,加以超商、超市到處林立,隨著市場競爭,業者不敢像過去一樣直接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因此多年來台灣已沒有通膨的問題。
石油危機恐慌 殷鑑不遠
不要看近幾個月通膨率超過2%,就以為通膨又來了,事實上,即使通膨率超過3%,也稱不上通膨,我們查閱360多項的物價查價項目會發現,雖然CPI是回不去了,但其中個別項目比六年前、八年前低的還真不少。
從總體物價而言,CPI是一個遞增數列,是回不去了,但若從個別項目觀察,就未必如此了,依主計總處調查,今年2月包括行動電話、電視機、燈泡、電冰箱、蔥、蕃茄、米、旅館住宿費、網際網路費、隱形眼鏡等85項產品的價格都比105年2月還低,占總調查項目的23%,如此說來,物價還是回得去的。
物價漲跌 別只是看眼前
也許有人會說2月是單月,不具代表性,那我們再以110年全年平均與102年相比,這一比也發現包括行動電話、電腦、電視、網路費、天然瓦斯等50項產品價格是下跌的,也就是說這些物價比八年前還低,都回到八年前了。
如此看來,所謂「物價回不去了」這句話顯然過於籠統,若這句話指的是總體物價,這是本然之理,年年皆是如此,自不必言。若說這裡的回不去了是指個別項目,那麼也是錯的,因為有兩成以上的產品比六年前低,一成以上比八年前低,並非所有的物價都回不去。總而言之,觀察物價不能只由眼前的情勢研判,而必須從自由貿易、全球化的長期趨勢思考,如此才能做出中道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