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前必須認識 - 熊市關鍵指標

作者介紹:微股力達人 - 基金黑武士

俗話說「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想要開始投資,就要有虧損的準備,所以也更不能忽略熊市的可能,風險隨時都在,只是你有沒有遇到罷了。

因為近年有很多新血投資人進入市場,以防大家對於投資歷史太陌生,所以這邊特別統計一下,2008 金融海嘯以前牛熊市數據:

投資前必須認識 - 熊市關鍵指標
投資前必須認識 - 熊市關鍵指標

熊市通常在經濟衰退之前

很多人都以為,熊市是經濟發生衰退之後,股市下跌約 20% 或以上,但事實上熊市通常在經濟衰退前幾個月先行開始。

熊市的神秘數字

1/3:分析歷史熊市,觀察到大約 1/3 的跌勢往往發生在熊市的前 3/2,3/2 跌幅發生在熊市期間的最後 1/3。因此,錯過最初的跌幅可能並不那麼重要,因為熊市末期經常出現更可怕的跌幅。

自 1960 年以來, 美股每歷經一次下跌就會迎來一波反彈,儘管過去反彈後的平均漲幅約能抵銷先前平均 9% 的跌幅,但隨之而來的主要修正暴跌平均約高達 34%!

儘管今年全球市場爆跌,熊市的下跌可能非常難受,但同時,它可能也是一個相當好的機遇時刻。為了幫助投資人更加了解投資市場全貌,這邊整理了有關市場復甦的三個事實以及投資者應避免的三個錯誤!

關於市場復甦的三件事實

事實一:長牛短熊

復甦的時間比經濟低迷的時間長得多,而熊市相對短上許多。實際上,與牛市的長期力量相比,熊市的影響要小得許多。儘管每個市場的下跌都是獨特的,但自 1950 年以來的平均熊市約為 14 個月,而平均的牛市時間則長五倍以上。若投資人能承受可怕的頭條新聞以及巨大的市場動盪,專心專注於長期投資,投資人通常都能得到更好的長期回報。

廣告

事實二:冬天若來,春天不遠矣

我們雖然不能確切知道下一次復甦的樣子,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在急劇下滑之後,股票經常會急劇反彈。統計自大蕭條至金融海嘯期間五個最大的熊市,在熊市之後的第一年平均達到 71%,這突出了保持投資部位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在市場波動期間放棄股票的衝動的重要性。

事實三:世界新星誕生

一些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公司是在市場復甦期間誕生的,許多公司在艱難的經濟時期開始起家,並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 麥當勞誕生於 1948 年,當時美國政府從戰時經濟中撤職導致了經濟下滑。

  • 沃爾瑪出現在 14 年後的大約 1962 年“閃電崩盤”時期,當時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超過 22%。

  • 微軟公司和星巴克公司是在 1970 年代經濟停滯時期成立的,這十年是兩次衰退,也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熊市之一。

  • 此後不久,Steve Jobs 走進他的車庫,創辦了一家名為 Apple 的電腦公司。

歷史證明,在艱難時期,有潛力的企業會試著找到生存甚至繁榮的方法,那些能夠適應困難條件並變得更強大的企業通常會進行有吸引力的長期投資。

投資者應避免的三個錯誤

錯誤一:過度風險趨避

過度拘泥於擇時投資,在股市下跌的過程中將撤出市場,若沒有在正確的時機重新投入資金,將無法獲得股市回升的好處。如同科斯托蘭尼說過的:「小麥跌時,沒有買小麥的人,小麥漲時,沒有小麥。」

錯誤二:永遠都有不投資的理由

市場上永遠都會有負面的新聞與消息,人們也總是有理由不進行投資,但縱觀歷史,儘管負面新聞或消息從不間斷,市場的長期趨勢是一直往上走的。

如果有人在 1941 年珍珠港遭到轟炸之日投資 S&P500,並在接下來的 10 年中保持投資狀態,那麼他的年平均回報率將為 16%。同樣,在雷曼兄弟公司於 2008 年宣布破產之日,對 S&P500 指數進行 10,000 美元的投資,十年後將增至 30,000 美元以上。

歷史提供了許多例子,當投資者感到最悲觀時,往往會出現巨大的投資機會,COVID-19 的爆發或許與我們以往所面臨的任何事情都不同,但重要的是,不確定性對於市場而言並不是新事物。

在散戶投資者的口中,時常掛著一句話:「我覺得這次不一樣」。但事實上,往往每一次結果都是一樣的,18 世紀德國知名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人類從歷史上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從歷史上學到任何教訓」,我想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錯誤三:短視近利

最後提到也是最多人常犯的問題就是過於短視,高度關注短期的波動、高度關注短期的損益,這會過度產生到不安的投資情緒進而做出非理性的錯誤判斷,對於投資來說都是不健康的行為。

一樣是 S&P500 指數,若單看波動時,可能手上的投資部位就很難抱得牢,但若拉長時間,只看指數的長期報酬,你可能不會感到這麼害怕與擔憂。相同的投資部位,不同的投資觀點,請記住,波動會隨著時間推演而漸漸消去,熊市也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保持長遠眼光可以幫助投資者專注於最重要的目標。

作者介紹:微股力達人 - 基金黑武士【立即關注

微股力 LINE 官方帳號【加入好友,45萬名股友都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