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川小水力綠能研討 專家分享經驗

2024河川小水力綠能論壇於5月22日假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行。圖/陳逸格
2024河川小水力綠能論壇於5月22日假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行。圖/陳逸格

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是舉世減碳的核心作為。我國能源政策上也訂有2025年達到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20%的目標,惟距此尚有差距,除太陽光電、離岸風電、水力發電業者共同努力外,需有社會力量的支持,讓能源轉型也有公正轉型(兼具公正性與包容性的轉型機制)的追隨,方能急起直追加速發展。

5月22日,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聯合會攜手假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2024河川小水力綠能論壇,並邀請了日本小水力專家包括日本全水協(全國小水力利用推進協議會)的小林久教授理事與具有小水力利用歷史64年的三峰川公司渡部昭心執行董事兩位專家來台分享可貴的開發經驗,與我國產、官、學、研界並肩探討出讓能源轉型前進發展、河川生態受保護、原住民族及社區居民受保護的三贏目標。

宏觀來看,台灣與日本一樣都是重視河川生態保育的國家,如何在河川水力能的發展上兼顧河川生態保育,皆為重要課題。日本在近10年來也走過發展水力能與生態保育磨合的過程;甚至如何與當地居民溝通,已磨合出許多成功模式與應對方法。尤其台灣有原住民族保護區的存在,更需要在開發之前就溝通、協調做好做滿來形成共識。

小水盟理事長洪正中直指核心:台灣需要河川的水力能,初估超過10GW。小水盟去年二度實地參訪日本九州電力公司開發的小水力案場,了解到他們的設計重點在選擇較安全、較不影響生態的潛力點來開發,開發方式以「離河、引水管流型」來發展。最後共同遵守「維持減水段河川的生態基流量」的法則。此外,只取用部分水力,盡量阻絕魚蝦生物進入引水道,導水管很少做「穿山鑿洞的隧道型管路」,避免破壞地質;即使埋設導水管,也是利用已經取得所有權的山間土地,或是將取水點設在公路底下,以減少徵收土地不穩定因素。

廣告

最後綜合討論由經濟部能源署吳志偉副署長、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洪正中理事長、中華民國水利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鍾朝恭理事長共同主持,議題包括:1、如何兼顧河川水力能開發及河川生態保育?以達雙贏境界。2、推廣離槽式河川小水力發電,林業、水利、土地使用、水土保持、地方政府、社區、原住民區域等尚有哪些問題待克服?3、離槽式河川小水力發電,其取水點、導水管路線、設置工法、發電廠等如何達到安全、環保標準?

本次活動感謝指導單位:經濟部能源署、經濟部水利署、環境部環境保護司、農業部農田水利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原住民族委員會。協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水利產業發展促進協會、中興工程顧問(股)公司、社團法人臺灣環境公義協會、天晴能源(股)公司、恆利能源(股)公司。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股回跌 兩大內資百億護盤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斷鏈+疫情 Q3全球貿易量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