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金融先行者聯盟」滿週年!黃天牧:信任落差需自行填補

五家金融機構 2022 年成立先行者聯盟,期許擔任台灣淨零排放的重要推手,凝聚並發揮影響力共同推動永續發展,先行者聯盟成立至今屆滿一年,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先行者聯盟成立時勉勵五家金融機構發揮雁行效應,今日成果顯見。五家業者不負所託,為先行者聯盟打下良好基礎,對金融同業起示範作用。

綠色採購年增67% 投融資戰略產業成長24%

首年先行者聯盟成果包括:2022 年綠色採購總金額近新臺幣 15 億元,較 2021 年成長 67%;透過投融資實際投人前瞻戰略經濟活動以及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 2050 淨零排放路徑關鍵戰略產業總金額逾新臺幣 5,800 億元,較 2021 年成長 24%。

此外,先行者聯盟成員致力透過永續個人金融等面向,2022 年共推出七項創新永續應用分析工具。

黃天牧提到,金管會並非強迫推動,而是如同觸碰般(Nudge),輕微地促進金融業的自發行動。這是五家金控公司自發性成為先行者聯盟,金管會僅提供條件和環境,進而自然形成這些先行者。對於這五家金控先行者聯盟,「我個人及金管會有著特別的解讀和看法」。

黃天牧指出,金融市場的最重要資本是信任(Trust),但這裡的資本並非經濟資本,而是社會資本,即信任。那麼,如何贏得這種信任呢?

金融機構必須獲得信任,因為它們從社會大眾吸取資金,扮演金融中介的角色。但如何獲得信任?有人認為,由於金融機構受到嚴格監管,因此應該被信任;或者因為他們有充足的法規遵循、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所以應獲得信任。

我個人認為,雖然這些因素可以贏得一部分信任,但這只是必要條件。還有一些信任落差(Trust Gap),需要由金融機構自己去填補。這包括通過領導、文化、社會溝通以及承擔的責任,來展現金融機構值得信賴。

「全球人口實際上是被企業治理、而不是國家治理」。因此企業應承擔更多公共責任

黃天牧也指出,Alex Ross的《大失衡》(The Raging 2020s)談到,全球數十億人口實際上是被企業治理,而不是國家治理。因此,企業應承擔更多公共責任。另一本是哈佛大學教授 George Serafeim的《目的與獲利》,該書強調了許多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開始承擔更多的社會角色,提供更多的公共財。

廣告

黃天牧強調,在全球治理議題上,不僅是全球領導者需要關注的問題,也是企業應關注的。這包括氣候變遷、人口老齡化、社會不平等、科技對社會的影響等,金融機構應該努力解決這些問題。

五家金控自發性推動先行者聯盟的努力,這不僅僅是合規問題;各位所做的超出了監管機關的要求。這五家金控在永續發展和綠色金融議題上所做的貢獻,為社會提供了更多公共財,承擔了更多的社會期望和角色,因此值得更多的信任。

黃天牧引用 Hereford 的話指出,「聚在一起是開端,持續相伴是進展,共同奮鬥才是成功。」期待金融業能超越同業競爭,共同奮鬥,發揮對社會的正面影響。在永續金融發展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最後,黃天牧用手指的比喻來說明每個角色的重要性。社會大眾像大拇指,引領低碳轉型;金融業像食指,引導資金流向永續發展;企業像中指,是策劃永續藍圖的中心;投資人像無名指,通過投資影響力促進產業的永續發展。金管會則像小拇指,在這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賽中,扮演最小、但關鍵的角色,支持金融業的堅韌後盾。

在追求淨零永續,這場沒有終點線的馬拉松比賽中,我們是最小的,我們願意謙虛的廣納眾議,並作為金融業強韌的後盾,在大眾的福祉上,持續推動永續金融的政策。指頭成為拳頭的必要條件,是五根手指都能夠彎下身來,並且同時握緊,透過指頭的團結,成為巨大的能量。

黃天牧也期待五家金控能夠發揮影響力和領導力,共同為永續發展貢獻力量,形成巨大的社會動力。

核稿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IFRS永續年報何時公布?須揭露哪些項目?揭露不實會被罰嗎?
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出爐,首階段119家先行將與財報同時公布
金融科技拚永續創新沈榮津:今年金融業投入逾3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