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通網》閎暉7月營收為1.84億元,年增6.95%
【時報-快訊】閎暉(3311)7月營收(單位:千元)
項目 7月營收 1- 7月營收
112年度 183,861 1,155,850
111年同期 171,920 1,189,420
增減金額 11,941 -33,570
增減(%) 6.95 -2.82
【時報-快訊】閎暉(3311)7月營收(單位:千元)
項目 7月營收 1- 7月營收
112年度 183,861 1,155,850
111年同期 171,920 1,189,420
增減金額 11,941 -33,570
增減(%) 6.95 -2.82
[周刊王CTWANT] 關務署昨公布2項決議,首先是太普高精密影像公司申請對中國大陸產製進口平面印刷用版材課徵反傾銷稅及臨時課徵反傾銷稅案。財政部與經濟部初步認定有傾銷情事,於12月7日開始,課徵臨時反傾銷稅,稅率從11.46%到76.89%,稅率的多寡取決於調查時廠商配合程度等,後續財政部...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當全球迎接AI點燃的二次工業革命之際,記憶體模組廠威剛(3260)也同步邁入永續營運新紀元,斥資47億元購置的內湖總部於周六正式啟用。威剛董事長陳立白表示,未來將以雙北雙總部為全球營運核心,全力驅動集團於亞、歐、美及大陸等全球製造與業務版圖日新月盛全方位發展,為威剛永續發展立下新里程碑。展望產業市況,董座認為,第四季DRAM與NAND Flash記憶體合約價和現貨價都已明確上揚,產業正向趨勢可望延續至明年一整年,公司明年整體營運績效可望優於今年。 展望產業市況,陳立白認為,第四季DRAM與NAND Flash記憶體合約價和現貨價都已明確上揚,產業正向趨勢可望延續至明年一整年,目前不僅看好明年記憶體本業將邁入久違的供不應求好光景,公司非記憶體領域的新事業群包括電動三輪車與電動車馬達、電競、工控等明年出貨量也都可望逐季放大。整體而言,公司明年營運績效將繳出比今年更亮眼的成績單。 陳立白指出,公司自2001年成立後,以短短3年成為當時最快掛牌上櫃的科技廠,年度總營收從數10億元規模於2006年突破450億元大關,22年來為股東貢獻逾166億元的獲利。隨著營運規模不斷
[周刊王CTWANT] 據輝瑞聲稱,觀察到患者的不良副作用的發生率很高,其中大多是輕微的胃腸道副作用。在臨床試驗中,相當一部分患者因無法忍受如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而停止服用該藥物。因此日服兩次的danuglipron將不會進入三期臨床試驗。但輝瑞公司表示,它仍計劃在2024年上半年公佈danuglipro...
富時羅素公布下列有關臺灣50指數、臺灣中型100指數、臺灣資訊科技指數、臺灣發達指數及臺灣高股息指數審核結果。相關成分股納入及刪除之變動將自2023年12月15日(星期五)交易結束後生效(亦即自2023年12月18日(星期一)起生效)。如有指數成分股在下次定期審核前之期間被刪除,將以本次候補名單遞補,候補名單自即日起生效。臺灣高股息指數自指數審核生效日起之連續五個交易日為指數定期審核過渡期,此期間每檔股票之權重採用過渡期間權重,過渡期間生效日為2023年12月18日、19日、20日、21日和22日。富時羅素依據2023年11月21日資料審核結果如下:一、 臺灣50指數(一)成分股納入:無。(二)成分股刪除:無。(三)候補名單:世芯-KY(3661)、長榮航(2618)、遠東新(1402)、創意(3443)、台灣高鐵(2633)。二、 臺灣中型100指數(一)成分股納入:達發(6526)、中華(2204)、神基(3005)、啟碁(6285)。(二)成分股刪除:宏達電(2498)、國票金(2889)、佳格(1227)、裕民(2606)。(三)候補名單:群電(6412)、鑽石投資(6901)
(中央社台北2日電)河南村鎮銀行銀行卡存戶指存款被非法凍結600多天,維權抗爭的存戶發表公開信表示,遭到跨省抓捕,被關押7到14天,還有人迄今失聯,痛陳被搶劫存款。
【時報-台北電】大陸多家房地產機構1日公布11月房市銷售數據顯示,儘管近期各地政府多管齊下拉抬,仍抵不過需求疲弱。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大陸百強房企今年11月銷售額年減近3成,且前11個月銷售額達人民幣(下同)千億元的房企較去年同期少三家,降至16家。 另外,中指研究院監測的100個大陸城市中,11月二手房價月減0.5%,跌幅擴大0.1個百分點,更較上年同期大減3.2%。二手房掛牌量維持高位,但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入市節奏放緩。 綜合陸媒報導,中指院1日公布「2023年1~1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業績排行榜」顯示,前百強房企前11月銷售總額5.73兆元,年減14.7%,11月單月年減幅達29.2%。其中,銷售額超千億元房企1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三家,銷售超過百億元房企108家,較去年同期減少十家。 個別房企來看,綠城中國11月銷售額達336億元,為單月銷售最高的房企。萬科314億元居第二位,保利發展313億元居第三位。前11個月累計銷售額冠軍仍是保利的3,995億元,萬科3,430億元位居第二,此外再無「3,000億」房企。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表示,多數城市活躍度仍然不足,大陸央國
[周刊王CTWANT] NCC提到,這種的詐騙訊息會透過Wi-Fi或行動數據傳遞,發訊者號碼通常是「+號碼」,並會假以公家機關、國營事業或私人企業的名號,透過「RCS即時通訊」功能來發送詐騙訊息,包括「ETC提醒通行費未繳清」、「自來水公司水費已逾期」、「銀行因安全問題暫時關閉您的帳戶」、「罰...
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投書批評,台灣目前面臨不少經濟問題,包括經濟下滑、出口產品過度集中和五缺投資障礙等,「台灣經濟風急浪險 政府在哪裡?」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台灣經濟到底好不好?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台灣的GDP總量居全球21、出口總額第17、台股市值排名14,其實台灣人民已經很了不起。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投信投顧產業迎接40週年,特舉辦「投信投顧產業40週年感恩晚會」,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指出,投信投顧產業是國內發展金融資產管理業務的重要推手,截至2023年8月,臺灣境內投信投顧業管理資產規模已突破新臺幣9兆元大關,為我國資產管理市場創造佳績。在這產業發展40週年的重要時刻,也期許投信投顧產業在追求資產規模成長的同時,能持續重視誠信經營、落實普惠金融、推動金融創新、深化人才培育、發展永續金融等五大目標。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表示,臺灣投信投顧產業,走過40年風華歲月,從草創、成長、成熟,到創新的每個階段,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在此要特別感謝多年來始終不離不棄、致力提升臺灣資產管理產業競爭力、不負投資人所託的業界先進、主管機關和周邊單位的共同努力,以及每一位在工作崗位上,戰戰兢兢、努力不懈的同業及所有從業人員。展望未來,劉宗聖深深期許臺灣投信投顧產業的下一個40年,秉持「永續創新」的精神,立足臺灣、胸懷亞洲、放眼全球。 「投信投顧產業40週年感恩晚會」包括主管機關、歷任公會理事長以及超過200位業界先進,歡聚一堂,齊聲祝賀投信投顧產業40年的光輝燦爛時刻,共同期許
【時報-台北電】台股11月行情暖烘烘,內外資大舉入市,台灣證券交易所1日公布,到11月底止,台股總開戶數衝上1,248萬2,489人歷史新高,月增2.12萬人;台股結構年輕化的情況日益明顯,11月新開戶數集中在40歲以下達2.84萬戶,51歲以上不增反減9,539戶,也是歷史首見。 針對台股投資人結構持續年輕化,證交所也加強對校園學子加強宣導,提醒留意防止詐騙,且不要隨意聽信明牌跟風,建議投資人要下功夫研究個股基本面,才是上策。 11月集中市場加權指數大漲8.95%,櫃買指數更飆漲10.54%,外資買超2,400億元,更創下歷史單月新高,國內自然人開戶數也續登峰,顯示內外資金齊歲湧入台股。 11月台股開戶數依各年齡層來看,0~19歲、20~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61歲以上及法人等,淨開戶人數各為6,342戶、15,624戶、6,485戶、2,106戶、-917戶、-8,622戶及224戶,合計共增加21,242戶。 從上述統計很明顯看出,新開戶數主要集中在40歲以下,淨增加達28,451戶;而51~60歲、61歲以上這兩個族群則同步出現衰退,為歷史首見,等於
【時報-台北電】今年全球景氣趨緩,亦影響新南向授信動能。據金管會統計。至10月底國銀新南向授信餘額達1兆6,224億元,續創新高,前十月新增放款1,228億元,卻較去年同期新增3,023億元,年減59%,即增貸金額「腰斬」,除企業戶因升息加速還款外,去年新南向新增放款量第一大市場越南,今年跌出三名外。 金管會指出,2020年因新冠疫情衝擊,當年前十月新南向放款不增,反衰退65億元,2021年及2022年陸續回溫,今年前十月增加1,228億元算是恢復到疫情前水準,與2018年增加1,700億元、2019年增貸1,100億元相差不遠,強調國銀新南向放款仍在穩定成長中。 2021年前十月國銀新南向放款增加388億元,但去年前十月則增加3,023億元,金管會分析應是企業借款需要隨疫情尾聲開始大量增加,去年前10月,國銀新南向授信國家前三大分別是越南、澳洲與新加坡,今年同期授信餘額增加最多前三大市場,則分別是印度增951億元、澳大利亞增477億元、菲律賓增151億元。 去年授信增加第一名的越南市場,今年前十月連前三名都未擠入,代表增貸金額連151億元都不到,明顯「急凍」,且越南近來傳出建商現金流
(中央社記者呂佳蓉台北2日電)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今天表示,中共對台經貿措施,根本上是政治議題。她並預期,明年過後兩岸經貿會迎來新的轉折點,分流成重要趨勢。
[FTNN新聞網]記者李惠婷/綜合報導ETF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在11月底完成成分股調整,為股市帶來一股巨大波動,元大高股息(0056)將接力在15日盤後調整成...
日本著名清酒製造商「旭酒造株式會社」(Asahi Shuzo)旗下高級清酒「獺祭」(Dassai),遍布全球高級餐廳,如今更決定紮根美國,在紐約海德公園(Hyde Park)設立釀酒廠,2023年9月下旬開幕、10月更開設遊客中心,供民眾參觀與品嚐。酒廠花費7年、耗資8千萬美元(約新台幣250億元)建造,希望讓目前在美國市占率僅2%的清酒,能夠深入推廣。 美國廚藝學院(The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n)院長萊恩(Tim Ryan)表示,清酒在美國市場極具潛力,不含麩質、酒精含量較低,並且與所有的食物都能夠搭配,可與葡萄酒類比,就行銷層面,美國人也愛用本國生產的商品,可謂雙贏。 釀酒廠占地逾1500坪,目前只生產「純米大吟釀」的酒種,米則是從日本進口,經過洗、泡、乾燥、蒸煮、發酵等過程,經典清酒於焉誕生;首款產品Dassai Blue 50已經上架,酒精濃度為14%,比一般清酒略低,其目標之一是讓清酒更適合搭配和食以外的食物,並建議可用高腳杯飲用。
【時報-台北電】台灣虎航(6757)今年有望贏得國籍航空每股獲利王,台灣虎航董事長陳漢銘1日對內發出公開信宣布,先發2個月基本薪作為前三季績效獎金,鼓勵全員為農曆年前的年終獎金打拚到底。由於前三季獲利已創新高,台灣虎航年終獎金也大方發,推估考績最好的員工年終獎金上看10個月。 據了解,台灣虎航年終獎金上看5、6個月,加計年中、績效、團體獎金,年底固定第13個月年度獎金,整體年終獎金上看10個月,消息傳出讓800名員工嗨翻,也讓他航承壓,台灣虎航也有機會挑戰國籍航空年終第一名。 台灣虎航前三季稅後純益13.43億元,EPS為3.19元;累計前10月營收102.69億元、年增17.38倍。法人估,11、12月營收與獲利在日本線帶動下也可期,今年營收可望衝高約125億元。 陳漢銘在公開信埋梗,以「台虎十年有成、隨十年起航,期待年終十足誠意、十足滿意」,被認為暗喻績效好的同仁年終總獎金上看10個月。對此,台灣虎航回應,公司機隊結構、航線組成及市場定位有別於他航,就目前市場情況,對產業發展而言是最幸福的時刻。基於公司永續經營的理念及善盡照顧員工的責任,願意與員工共享努力經營成果。 陳漢銘在公開信
[NOWnews今日新聞]台股昨(1)日在美股科技股回檔下,盤面快速輪動,維持高檔震盪走勢,終場下跌4.5點,收在17438.35點,成交量3019.7億元;周線連五紅。針對近期盤勢,法人表示,明年展...
【時報-臺北電】綜觀近一周芝加哥(CBOT)穀物期貨漲跌互見,其中玉米期價則因供應緊張而下跌至兩年半低價,小麥連日走揚,因銷售強勁支撐,大豆受南美天氣左右,期價漲跌互見。大豆本周期市漲跌互見,上周五(11/24)及周一(11/27)因全球最大出口國巴西降雨帶來的壓力而連兩日暴跌,由於市場擔心巴西北部和中部炎熱乾燥的天氣致產量減少,自上週躍升至 8 月的最高價後回落,周二(1/28)大豆期貨漲逾1%,因擔心南美炎熱的天氣狀況對農作物造成影響,同時市場也受到美國出口商新的銷售支撐,截至周四(11/30)大豆在區間交易中走低,終場1月大豆跌4.25美分。 玉米本周期市,先跌後揚,周一(11/27)玉米下跌1.5%,部分原因是出口檢驗資料疲軟,國際原油期貨走低打壓,周二(11/28)玉米續跌,市場仍然受到美國豐收前景打壓,小麥漲逾 2%,從周一低點回升,截至周四(11/30)小麥和玉米期貨漲逾1%,因市場在跌至多年低點後回補了更多空頭頭寸,且周出口銷售超過預期,其中主要進口國中國大量採購。 分析師指出,因美國玉米出口銷售強勁,空頭回補活躍,這很可能是玉米市場的築底動作,而阿根廷農業部報告顯示,
(中央社台北2日電)總部在浙江省的中國知名金融集團萬向信託驚傳爆雷,旗下健康教育2號、健康教育4號兩款產品募資總額達人民幣(下同)10億元(逾新台幣43億元),至今兌付收益逾期已3個月。綜合中國媒體財聯社與證券日報今天及1日報導,健康教育2號和4號以股加債的信託方式募集資金,以闢建貴州六盤水紅橋醫院。不過多位投資人表示,由於兌付收益至今已逾期3個多月,萬向信託改口,打算統一兩項產品的到期日,預計延長3年至5年,如此投資者本金恐將面臨無法完全兌付的風險。報導說,萬向信託停止兌付的產品,實際上可能不只健康教育2號和4號,投資人出具的數據顯示,萬向信託無法正常兌付的信託產品達數十個,風險日益加劇。萬向信託近年業績不佳,據公開資料,萬向信託去年營業收入、淨利均下降,其中營業收入8億6700萬元,年減40.65%;淨利為3億2700萬元,年減53.28%。此外,萬向信託固定資產不良率續增,2020年至2022年分別為13.37%、42.90%、51.67%,業界分析,信託公司固定資產不良率飆升,浮現可能爆發信託產品違約風險。(編輯:曹宇帆/唐佩君)11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