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通過每股配息2.2元,公司派取得10席董事,改革派僅拿1席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東元(1504)今天舉行股東會,華新(1605)及寶佳集團都派代表來參加,股東會過程僅兩位小股東發言,過程順利,會中承認2023年財報及通過配發2.2元現金股利,股息創歷年新高,並完成11席董事改選,公司派提名7席董事取得6席,獨立董事4席全拿,符合市場預期,黃育仁為首的改革派「未來東元」取得1席董事,且是最高票當選。當選7席董事包括邱純枝、東和國際代表黃呈琮、合遠國際投資代表周守訓、合遠國際代表吳素秋、沈榮津、利明(南犬)、菱光科技代表侯智元;獨立董事黃協興、童兆勤、陳慧遊、趙梅君4席。其中寶佳集團維持原本2席董事1席獨立董事。

當選名單中,公司派提出7席董事拿下6席,黃育仁為首的改革派「未來東元」從原本2席董事降至1席、為菱光科技代表侯智元。獨立董事則由公司派全拿。

有小股東指出,匯率及地緣政治對東元影響及因應,邱純枝指出,區域政治對營運影響及風險都會評估考慮;在地緣政治對應上,東元是國內少數企業供應鏈分散的公司,目前在大陸、越南、印度、墨西哥等都有生產工廠,也是因為避免斷鏈造成營運影響,至於短期政治對營運影響會進行避險。

邱純枝進一步指出,匯率與貴金屬價格連動關係,東元一直有關切美元及銅價,銅價近期飆升,但因過去匯率及銅價都會有上下循環都,東元也會進行避險,短期美元的變化比公司內部預算的匯率優,對今年是正向貢獻,至於下半年美元反轉與否則會持續觀察,必要時會避險。另外,進出口外幣部位,美元升貶1%對東元影響都可承受起,若超過新台幣貶至30元,大家做法應對也會與現在不同。

東元2023年合併營收593.94億元,年成長1.8%,主要來自智慧能源成長16.2%以及機電產品成長2.8%,惟空調及家電產品、東訊及台灣宅配通等營收衰退。

東元總經理范炘指出,東元智慧能源成長主要來自離岸風場變電站及機場三航廈等工程陸續施作;機電產品成長動能來自北美地區,惟歐洲受烏俄戰爭影響經濟低迷及大陸台灣兩岸需求不振等影響,抵銷北美亮麗的成長。空調及家電產品營收下滑,因2022年政府「班班有冷氣」專案基期較高,以及調整獲利不佳的產品線所致。東訊營收減少主要是光纜產品受客戶去化庫存減少下單。台灣宅配通營收下滑是受疫情結束後回歸正常生活,宅配送件件數減少所致。

展望2024年,機電系統暨自動化事業群相繼啟用墨西哥、印度兩座新廠,進一步完善產能提升與供應鏈後,可望帶動今年營收成長。

范炘指出,墨西哥廠結合美國德州廠將展現短鏈效益,除支持既有北美業務拓展外,也將往中南美市場延伸。印度廠同樣採用短鏈生產為發展主軸,優先聚焦印度內需市場,進而擴及東南亞甚而非洲市場。

智慧能源事業群方面,在AI/雲端服務爆炸性成長的浪潮下,IDC工程業務可望持續增長。配合政府再生能源政策與台電強韌電網計畫,除了鞏固離岸風電變電站工程市佔率,也已取得STATCOM專案建置案,可進一步累積工程與服務技術能量,爭取後續新標案。

空調暨智慧生活事業群方面,持續聚焦提供全域式智慧空調及能源管理,擴大商用空調產品與解決方案,以AI技術優化冷凍空調節能系統,通過EMS平台實現主動式管理,達到整體節能系統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