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接軌國際 邁新里程碑

臺灣期貨交易所與工商時報28日共同舉辦「2023 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邀請產官學各界專家共同探討,在後疫情時代下,除了對金融市場造成結構上的改變之外,高通膨、美聯準會快速升息等壓力來臨,也讓多元交易、避險需求大幅提升,帶動衍生性商品多元化及國際化發展,台灣期貨交易市場邁向新里程碑。

「2023 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與會貴賓包括金管會副主委蕭翠玲、期交所董事長吳自心、台灣金融研訓院長黃崇哲、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副總吳恭維、期交所副總楊朝舜、企劃部副經理謝侑樺、東吳大學數位貨幣與金融研究中心執行長歐素華等人。

回顧台灣期貨市場成長快速,25年期間交易規模成長1,383.43倍,從1998年交易量27萬7,908口,到去年已達3.84億口,成績傲人,不但吸引外資蜂擁來台,各國交易所也積極與期交所合作,打響了台灣資本市場名號。

此外,期貨市場交易者由一開始的14萬戶,如今成長到195萬戶,電子交易占比達90%,顯示蓬勃發展,是台灣資本市場交易活絡的重要證明之一。

吳自心指出,今年學術研討暨論文發表會將藉由論文發表、演講及專題論壇,透過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學者的知識,以及專業交流與實務應用的成果心得,讓本次「NEW FUTURES」主題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經由評審團隊專業審查38篇論文徵集當中,共18篇優秀論文入選「2023 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並收錄於論文集中。

廣告

而期交所近期也獲得日本金融廳豁免註冊,並認可為新台幣IRS合格結算機構,得提供日系金融機構新台幣IRS集中結算服務,彰顯台灣店頭結算制度規劃符合國際標準與潮流。同時,期交所亦積極向英國、加拿大等國申請合格集中結算機構資格認可,未來可望使更多外資機構參與台灣期貨市場,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與知名度。

在主題論壇部分,黃崇哲點出,全球經濟自2020年起面臨新冠疫情嚴重衝擊,防疫相對成功的台灣在從其他國家經驗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又有哪些新的金融商品與思維可以參考。

吳恭維則主講「銀行業參與我國店頭衍商集中結算的回顧與展望」,推動標準化的店頭衍生性商品納入集中結算(CCP),以達降低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之目的,並接軌國際對店頭衍生性商品監管的變革。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中國與瑞士擬股市互通
大成大手筆 大陸蚌埠建新廠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