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視影音·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在美中關係持續緊張的當下,東協十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略選擇壓力。政治評論員桑普於《財經週末趴》節目中分析,美國對東協實施的關稅政策與中國對該地區的經濟滲透,迫使東協各國被迫在兩大強權之間做出抉擇。這已不僅是貿易戰,而是全方位的「暖戰」,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表面上看來,中國似乎在東協地區占盡優勢。川普也曾表示,習近平與越南領導人的會面可能是為了「坑害美國」。然而,實際上東協十國一直在美中之間小心翼翼地走鋼索,避免完全傾向任一方。中國對東協的戰略布局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產品傾銷,將過剩庫存輸出到這些國家;二是洗產地,將「中國製造」轉變為「越南製造」、「馬來西亞製造」或「柬埔寨製造」;三是透過基礎設施投資加強經濟控制,如越南的鐵路計畫、馬來西亞的天然氣管道和東海岸鐵路等。美國則正在進行反制,針對「洗產地」的國家考慮徵收次級關稅,並要求東協各國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戰略目標明確:一是防止這些國家在國防上依賴中國;二是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輻射狀」雙邊貿易協定網絡。專家分析,東協各國正面臨的困境,表面上聲稱「不選邊站」,但在美中雙方強大壓力下,實際上不可能完全中立。從長遠來看,考慮到美國在GDP、出口量以及消費與生產市場規模上的優勢,理性的選擇最有可能是逐漸靠向美國。《民視新聞網》提醒您: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原文出處:週末趴(影)/美中博弈下的抉擇 專家:東協靠攏美國 防中國洗產地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台股破底!4因素影響反轉點!專家:安全選股3標準!學者:川普真的很不一樣 有可能第三任期!但關稅成效再觀察川普關稅再暴跌就是買 財經專家:台積電910元就是甜甜價